电子烟产业“大风歌”:东莞老板细述蝴蝶效应( 五 )

2013年,欧俊彪正好站到了大烟的风口上。因为垄断了大烟雾电路板技术,思格雷很快做到大烟市场全球销量第一,95%的产品出口国外。“2012?2015这四年就是大烟的天下,2015年我们天下第一,最好时候的销售额,就比麦克韦尔去年的低一点。”经时代周报采访人员查询,麦克韦尔2018年的年营收达34.34亿元人民币。

思格雷靠大烟疯狂吸进外汇,而国内做小烟的企业倒下一大片。“一支代加工的小烟只能赚一毛钱,而我一个大烟就可以赚200元,因为我有绝对的定价权。我卖一支大烟,小烟代工厂要做2000支小烟,我只需几百个工人,小烟代工厂需要上万人。”欧俊彪回忆,“很多人倒了,但也有人活着。”

就在这一年,欧俊彪收购了哥哥的东莞市深溪五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两家公司合并后更名为东莞市深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2017年更名为广东思格雷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登陆新三板。

但电子烟市场的风向又变了。

2015年,美国电子烟公司Pax Labs推出一款名为Juul的电子烟。正是这款Juul,将电子烟的市场风向再次从大烟转为小烟。“2016年,小烟突然又流行起来了,我一下子傻眼了,反应也迟钝了,公司的发展慢下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