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BAT到ATM时代,美团是如何练成的?( 六 )

金融,是跨时空的价值交换。在金融战场上,美团以场景化流量入口为获客成本,以高端到店+酒旅业务为商业化重点,以同城物流建构1小时生活圈服务为底层逻辑,从而实现了获客成本与商业利润之间跨时空跨业务群的价值交换。

我们也注意到,整个美团系在各个方向上,都有强悍的竞争对手。比如在出行领域,有滴滴出行、高德地图、哈啰出行等竞争对手;在外卖领域,有阿里系的饿了么、口碑等竞争对手;在到店+酒旅领域,有携程、飞猪等竞争对手;甚至在本地生活领域一旦形成垄断地位后,和腾讯系“线上身份证”的同城生活服务之间也会形成竞合关系。

这次资本市场对美团市值的认可,主要驱动因素,还是首次季度性的整体盈利。而这次盈利的底层逻辑是开源节流,一方面压缩了美团出行的当季资本支出,另一方面提升了美团外卖的当季经营利润。这两项开源节流在未来的持续经营中,能否进入持续稳定的常态,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看待美团市值,可能还要“长期有耐心”。

(作者系灰度认知社创始人、经济观察报管理与创新案例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