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如何被潜移默化的影响,做出我们不需要的选择的?(上)( 四 )

不论是学习知识 , 亦或是接受观点 , 我们都会面临着同样的行事逻辑 。

约瑟夫·坎贝尔曾说过:如果你想改变世界 , 那就改变比喻吧 。

想要说服别人的人 , 不应当把信任寄托在正确的论点上 , 而应该寄托在正确的措辞上 。

就说服别人而言 , 我们不应把语言看作是传递概念的手段 , 而应该把语言视为一种影响机制 , 视为诱导信息接受方达到认同或做出行动的手段 。 举个例子 , 我们在写社交媒体的评论时 , 与其说我们是在向他人解释自己的立场 , 倒不如说是在说服他人接受自己的立场 。

运用语言 , 引导对方把思路转向对我们有利的领域 , 这些领域里有着有利于我们观点的联想 , 从而使我们得以达成自己的目标 。

而引导联想的工具就是比喻 , 一个简单的比喻就能对我们的思维方式产生影响 。 我们是如何被潜移默化的影响 , 做出我们也许并不需要的选择的?

就像我们不生产水 , 但我们是水的“搬运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