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债累累的老牌药企海正药业能否靠带量采购“回血”( 三 )

屋漏偏逢连夜雨,2016年海正药业受欧盟药品管理局警告影响,其部分原料药品种不能进入欧洲市场,再叠加原材料涨价、降本压力的轰炸,整体收益下降,净利润亏损9442.81万元。曾经一度跟恒瑞齐名的药企瞬间风光不在。

这期间,海正还和辉瑞(PFE)有场跨国恋,2012年海正与辉瑞合资组建“海正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当年这一合作曾经创下跨国药企在华投资的最大规模。然而好景不长,由于特治星断供,15年海正辉瑞的业绩明显下滑,当年营收只有28亿,下滑44%,归母净利润更是下滑100%。最终“离婚”的日期定格在17年,辉瑞将持有的49%的海正辉瑞股份转让给了高瓴资本。

自始至终的“同床异梦”,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双方的合作结果必然是失败。当初海正图的是辉瑞的技术,辉瑞是想借海正在国内的地位开拓中国市场。但看起来辉瑞无心传海正技术,海正自身的营销也达不到辉瑞的目标,终究也没逃脱“合资多分手”的魔咒。

祸不单行,就在去年底,做了27年海正药业董事长的灵魂人物白骅“因年龄和身体原因”递交了辞呈。此前,他身上最著名的标签是高管薪酬榜的常客。值得注意的一点,通过查询新任董事长蒋国平的履历,显示其未曾有过医药相关的学历或工作背景,一直从政的新掌门人的走马上任是否带来了新的转机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