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角色,十五年,二十万选手:我们如何理解“百度之星”?( 四 )

风帆:聆听潮汐十五年

百度之星为什么重要 , 归其根本在于它为互联网时代产学交流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百度之星用比赛的形式 , 把技术的最新变化 , 产业的最新需求 , 百度对未来的细微洞察 , 都传递给在校大学生 , 以及无数技术的信仰者、极客文化的践行人 。

退回到2005年以前 , 百度之星的破晓前夜 , 在校大学生的软件与编程学习常常被认为缺乏实践指导 , 无法把握瞬息万变的互联网市场究竟需要什么技能、哪些能力 , 年轻人不知道究竟如何学习才能在未来脱颖而出 。

百度之星的诞生 , 给了象牙塔中的他们 , 看向真实产业世界的窗口 。 此后十五年 , 百度之星就是校园与产业间的风帆 。 哪些技术真正需要大量人才投入 , 真正拥有未来前景 , 基于百度思考后的结论 , 会第一时间完整呈现在百度之星的赛题中 。 这也是为什么百度之星诞生不久就达到了上万人的报名盛况 。

回顾十五年比赛史 , 会发现其中印证着百度对技术世界的第一时间思考 。 比如2005-2010 , 百度之星赛题直接指向当时互联网产业的实践痛点 , 培养参赛者即刻投身产业洪流中的能力;2010年开始 , 百度之星走向全民编程时代 , 配合移动互联网的广泛技术需求 , 以及编程本身更广阔的社会价值;2015年开始 , 当AI之风刚刚吹动 , 百度之星就果断驶入了AI赛道 。 赛题开始连续向AI算法转变 , 并且在编程比赛外开设开发者大赛 , 配合智能时代需要双轨人才的特殊性 。 攻防游戏、贪吃蛇到道路拥堵躲避 , AI世界最热点不断展现在百度之星赛场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