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路上如何搭建人力资本之梯( 五 )

3.防止农民工群体及其后代陷入贫困。

一方面,在人工智能时代,文化水平不高的人面临着就业上的极大困境,尤其是占我国就业人口将近40%的农民工群体。2018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农民工群体中72.5%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低于我国68.75%的平均水平。低文化农民工群体是非常难适应智能时代的脑力劳动,并且容易被替代,形成新的贫困群体;另一方面,农民工下一代面临教育困境,2014年农民工举家外出比例仅21.3%(之后没有公布),这意味着大多数农民工家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留守儿童,隔代监管的困境和乡村教育的尴尬,影响农村儿童受教育质量;随迁儿童则处于夹心层面临本地升学(入园)难、费用高两大难题,公平的受教育权利受到挑战。

三、贫困为何难以摆脱:基于贫困陷阱的解释

贫困陷阱是指处于贫困状态的个人、家庭、群体、区域等主体或单元由于贫困而不断地再生产出贫困,长期处于贫困的恶性循环中而不能自拔。一旦掉进这种贫困陷阱,要想摆脱就困难重重。

贫困陷阱类似S形曲线,一开始很平坦,然后突然升起,之后又逐渐变平(见图1)。从对角线上来看,今天的收入等于明天的收入。对于处于贫穷陷阱地带的穷人来说,曲线低于对角线,将来的收入低于今天的收入,这就意味着,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一地带的人会变得越来越穷,最终在N点陷入贫穷。由A1到A2,再到A3,如此顺延下去。对于那些起点在贫穷陷阱地带以外的人来说,明天的收入会高于今天的收入:至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会变得越来越富。以B1为起点、顺着B2、B3延伸的箭头代表着这一盛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