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路上如何搭建人力资本之梯( 六 )

图1 S形曲线和贫困陷阱

脱贫路上如何搭建人力资本之梯

资料来源: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比吉特·班纳吉、埃斯特·迪弗洛著,《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中信出版社,2018年9月。

贫困群体由于缺乏必要的资本而难以摆脱贫困,同时贫困又加剧了这个群体获得资本的难度,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与低水平均衡的“贫困陷阱”。贫困的脆弱性特征、贫困的代际传递与代内传递导致贫困陷阱风险的存在,对可持续脱贫形成巨大挑战。

贫困脆弱性特征容易造成脱贫后返贫,从而跌入贫困陷阱。贫困脆弱性指因不确定性冲击而陷入贫困的概率,发生的原因可能是没有建立起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或自然因素,特别是因灾、因病和因残返贫。建档立卡的数据统计,2016年-2018年返贫人数分别为68.4万人、20.8万人以及5.8万人,返贫人数在不断地减少,但返贫风险依然存在。

贫困的代际传递导致后代重复父辈的贫困,陷入贫困陷阱。经济资本、社会资本、人力资本、个人预期的代际传递导致了贫困的代际传递,具体体现为两方面:一方面是低收入群体的代际流动性更低。虽然2015年各个收入阶层的代际收入弹性均要低于1989年,表明我国的代际流动在好转,但是低收入群体的代际弹性仍明显高于中高收入群体,意味着低收入群体向上流动的机会更小(见图2)。另一方面是家庭背景等不可控因素导致的收入差距明显。农村居民31.67%的收入差距由机会不平等导致,高于城镇居民7.4个百分点;按照影响因素分解发现家庭背景可以解释农村将近1/5的机会不平等。贫困代际传递导致贫困人口的后代在健康与教育上的恶化,从而更容易陷入贫困陷阱。贫困的代际传递并非我国独有:美国政治学家帕特南的《我们的孩子》,描述了美国遇到的同样问题——相对贫困的代际传递,从而造成了美国社会的分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