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振宇都上市了, 互联网韭菜已经不够割了么?( 六 )

但当时的罗胖认为属于知识付费的黄金期还未到来 , 在 2016 年的一场演讲中 , 罗振宇提到:

“2017年知识服务的窗口会到来 , 为知识付费的用户习惯已经养成 , 为他人节省学习时间是一个大潮 。 ”

知识遭遇商业困境

但知识经济退潮的速度比罗胖预期来的快得多 。

一个明显的信号 , 是作为爆款的《李翔商业内参》做了才一年 , 便更名《李翔知识内参》并改为免费订阅 , 试图通过将聚焦范围从垂直领域延展到泛文化 , 以吸引更多订阅用户 。

2017年4月的一组数据显示 , 改名之前的《商业内参》的栏目内容打开率约为 18% , 订阅数据下降、内容打开率和复购率走低 , “得到 APP”的光环逐步黯淡下来 。 直到今年 5 月 , 课程宣布停更 , “李翔知识内参”团队正式解散 。

《知识内参》停更的背后 , 实质上是“知识付费”的商业模式困境 。

2016 年 , 《李翔商业内参》刚刚起步时 , 除了课程内容外 , 李翔和罗胖还有一个大胆的想法 , 他们想证明知识付费是可以靠内容本身来挣钱的 , 不需要依靠广告“造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