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振宇都上市了, 互联网韭菜已经不够割了么?( 八 )

罗辑思维开创了“知识付费”的先河 , 可以看做是商业模式上的创新 , 但在硬科技含量上 , 并不符合科创板的严苛要求 。 有种论调称 , 罗辑思维现在接受科创板辅导上市 , 可能为了提升估值 , 因为按照注册制度和行业要求来看 , 它更适合去注册制下的创业板 。

而即便抛开科创板的标准不谈 , 知识付费是不是们好生意 , 它是否可持续 , 这些问题都还未得到市场的证明 。

一方面 , 市场和监管对自媒体的定位并不完善 , 尤其是个人属性强又带有盈利性质的自媒体 , 即便通过知识付费等商业模式实现了“去媒体化” , 它也会面临很大的风险 。

另一方面 , 这个模式迄今为止并没有护城河 , 内容是极易被“搬运”和模仿的 , 哪怕罗辑思维、吴晓波暂时站稳了头部地位 , 但也难以保证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 。

更致命的是 , 被批量化生产的“知识”正在经历严重的“通货膨胀” , 内容质量下降、预言屡被打脸的罗辑思维 , 已经开始被质疑是贩卖焦虑的“智商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