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 100 款手机游戏,让你又多了一个入手 iPhone 的理由( 九 )

《迷你地铁》的续作《迷你高速公路》也登陆了 Apple Arcade

另一种主打低多边形美术风的策略游戏也被手机用户所青睐 。 如果你玩过《Hitman Go》以及《劳拉 Go》 , 应该对这种拥有明艳色彩 , 对操作没有太多要求的「走格子」游戏不太陌生 。

强调解谜、不怎么考验操作技巧、由一个个小关卡组成的策略游戏在手机平台很吃香 在 Apple Arcade 中 , 《Dread Nautical》、《Overland》以及《Tortuga Team》便是这一类游戏的代表 , 策略玩法上都大同小异 , 区别更多体现在题材上 , 比如说前两个都是僵尸灾难要素 , 后一个则变成了太空科幻风 。 《WHAT THE GOLF》真的是一个非常沙雕的高尔夫游戏 不可忽略的还有那些短平快的休闲游戏 , 比如包含了赛车环节的《Speed Demons》、《疾速特攻》 , 与《天天过马路》类似的《青蛙过河》重制版 , 融合了三消的《Grindstone》 , 还有强调物理引擎 , 玩法十分搞怪的《板球编年史》和《WHAT THE GOLF》 。 它们没什么很深度的系统 , 一个个独立关卡都是为了让你体验到瞬间的愉悦感 , 就算只有 5 分钟的碎片时间 , 也可以让人随手点开玩上一局 。 对这些轻量级作品来说 , 有趣、好玩才是关键 。 核心向游戏也有不少 , 但我强烈建议接一个手柄 iOS 平台并不缺少大型游戏 , 在 App Store 中 , 你同样能看到诸如《生化奇兵》或是《文明6》这类大作的移植 。 这些体量较大的传统游戏在手机上的体验并不好 , 让人花几小时去盯着 6 英寸屏幕 , 远不如看一块二三十英寸的显示器来得舒服 。 然而不争的事实是 , 「大型游戏」数量的多少 , 仍是核心玩家圈子用以衡量一个平台是否具备吸引力的关键 。 我们一边强调着游戏性 , 另一边还是会迷恋各种华丽画面 。 若不然 , 苹果也不会在每年新 iPhone 发布会的游戏演示上 , 再三强调它能还原出「主机级别的游戏画质」 。 一个有趣细节是 , 不少媒体或是 YouTube 播主发表 Apple Arcade 评测时 , 都喜欢用其中的《海之号角2》游戏作为头图 。 原因也很简单 , 《海之号角2》大概是现在 Apple Arcade 游戏库中最有「3A 游戏卖相」的一个 , 比如更写实化的 3D 场景 , 全即时制的战斗 , 角色养成、任务体系、BOSS 战等一个不缺 , 将它作为主推作品也确实很适合 。 《海之号角2》绝对是 Apple Arcade 出镜率最高的一款游戏 , 它的卖相不错 , 但细节还欠缺打磨 但起点更高后 , 《海之号角2》仍很难和主流 3A 游戏相媲美 。 哪怕这已经是开发商第二次尝试借鉴《塞尔达传说》的玩法 , 能搬过来的也仅仅是一些皮毛而已 。 相比之下 , Capcom 开发的《Shinsekai》反倒比预想中要好 。 我原以为这只是一个以海底冒险为主题的平台跳跃类游戏 , 但实际上却包含了物品收集、装备改造和地图探索等多个复合要素 , 比很多手游都要「重度」 。 此外 , 如果你喜欢《地狱边境》和《Inside》这类带着些诡秘、怪异格调的横版解密游戏 , 同样可以在《INMOST》、《Stela》这两款作品里感受到类似的紧张氛围 。 还有《挺进地牢》的衍生作《Exit the Gungeon》 , 也延续了爽快的弹幕射击要素 , 只是呈现形式由 Rougelike 变成了平台跳跃型的独立关卡 。 看得出 , 这些流程更长、玩法也更「主机向」的游戏 , 是 Apple Arcade 为了吸引核心玩家而引入的作品 。 如果将它们放在 App Store 的付费栏 , 大概都会把价格定在 30-60 元不等的区间 , 而不是 6 元或是干脆免费 。 它们最大的问题是反而是交互 。 由于部分游戏还有跨 PC 和主机平台的需求 , 操作方式会更偏手柄 , 而非触摸屏 。 这也是为什么 , 苹果会在今年 iPhone、iPad、Apple TV 和 Mac 的系统更新中 , 新增了对 PS4、Xbox One 以及 MFi 协议的游戏手柄支持 。 爱范儿在之前的文章里也分享了用手柄玩 iOS 游戏的体验感受 。 如今 , 我若是在家想玩一些对操作要求较高的 Apple Arcade 游戏 , 也更倾向于打开 iPad 或 Apple TV , 再连上 Xbox One 的手柄 , 整个操控体验会有质的提升 。 一个月 4.99 美元 , 到底值不值? 不管从什么角度来看 , Apple Arcade 都值得所有 iOS 用户订阅 。 就算把它和苹果自家的视频、音乐等服务放在一起 , 我也会把 Apple Arcade 放在第一优先级的位置 。 因为它不具备可替代性 。 苹果的流媒体视频服务 Apple TV+ 将于 11 月 1 日上线 你会看到 , 在音乐、视频这两个市场 , Apple Music 和 Apple TV+ 都是以跟随者的身份进入的 , 同一品类中 , 它们都已经有很成熟的竞品可供选择 。 这便是问题的根本 , 当大家的内容形式基本一致时 , 假设用户只有一份预算 , 苹果如何保证他会优先选择自家的服务 , 而不是其它? 好比你在国内 , 不用 Apple Music 也可以选择网易云或 QQ 音乐;而在国外 , 没有 Apple TV+ , 买个 Netflix 或 HBO 也不会差到哪里 。 但 Apple Arcade 是个特例 。 考虑到苹果对应用生态的严格把控 , 这可能是很多 iOS 用户唯一能接触到的游戏订阅服务 。 同期上架 PS4 和 Switch 平台的《Sayonara Wild Hearts》 , 定价 12.99 美元 何况 4.99 美元一个月的定价也并不离谱 。 即使我们按每款只售卖 6 元人民币的价格来算(实际上不少游戏在其它平台的单价都在 50-100 元左右) , Apple Arcade 那 100 款游戏也相当于 600 元的价值 。 但按月付费 , 一年下来也不过 420 元人民币 , 明显更为划算 。 Play Pass 也有不少好游戏 , 但都是「炒冷饭」 抛开平台限制来看 , 手机平台会和 Apple Arcade 对比的也只有 Google 的 Play Pass 服务 。 它不仅包含游戏 , 还有一些工具类的应用 , 可我订阅后却发现 , Google 只是将部分旧应用整合到一起 , 吸引力比 Apple Acrade 低了不止一个档次 。 苹果也有规定 , 但凡是进入到 Apple Arcade 的游戏 , 都被禁止移植到 Android 平台 , 背后有苹果投资的原因 , 但有的游戏还是会在 Steam、PS4 或是 Switch 上发售 , iOS 等于是获得了「限时独占」的机会 。 但就算是你目标明确 , 只想在 App Store 花几十块买其中一款 , 也只有订阅这条路可以走 , 因为这些游戏只会出现在 Apple Arcade 的页面中 , 它们都不能被单个购买 。 看来 , 以后就算在苹果自家生态内 , 也会有「上架 App Store」和「上架 Apple Arcade」的区别了 。 订阅制确实会让你多点开几个游戏图标 无论是对玩家还是开发商 , 订阅制模式也会给他们带来的新的影响 。 前段时间 , 微软 ID@Xbox 负责人 Agostino Simonetta 就分享了一些有关 Xbox 游戏订阅服务 Game Pass 的数据 。 他表示 , 有 91% 的订阅用户 , 会去尝试那些他们原本不会玩的游戏 , 游玩的类型比之前多了 30% 。 微软已经在主机平台建立了一套很成熟的游戏订阅制服务 一些小作品也获得了更高的曝光度 。 Simonetta 强调 , 所有加入 Xbox Game Pass 的游戏 , 被用户点开次数都比平时高了 6 倍 。 也就是说 , 放在以前 , 体量较小的付费独立游戏可能会遇到无人问津的情况 , 但如果将它们整合到一个可以被任意点开的订阅库内 , 玩家反而更有动力去试玩 。 Apple TV 更新 tvOS 13 系统后也新增了一个 Apple Arcade 图标 Apple Arcade 也是如此 , 本着「买都买了 , 我得证明这份钱花得很值」的心态 , 不少人在第一个免费月里 , 都倾向于将游戏库中的所有游戏先下载到本地 , 然后再一个个点开试玩 , 就像我们去吃自助餐也恨不得将全部菜都扫一遍一样 。 苹果为 Apple Arcade 精心设计了一个独立的展示区 , 每一款游戏都有封面头图 , 还会配上详细的视频、图片和文字说明 。 同时 , 苹果还会告诉你这款游戏的类型、支持的游戏人数、能否兼容手柄以及容量大小等信息 。 订阅了 Apple Arcade 后 , 我也改变了自己寻找手机游戏的习惯 。 以前我会习惯翻找付费、免费两个栏目的排行榜 , 但现在每当我打开 App Store 后 , 都会第一时间下拉更新列表查看 Apple Arcade 游戏更新 , 或是直接在订阅页里看看是否有新游戏上架 。 苹果面临的挑战是什么? 今年 1 月 , Netflix 的创始人提及了一个观点 , 他说自己并没有把亚马逊、Hulu、迪士尼或是其它流媒体视频服务作为核心竞争者 。 相比之下 , 它觉得 Netflix 是在和《堡垒之夜》抢占用户的时间 。 「如果你真的沉迷某一部剧 , 你会选择熬夜的 。 」 整个娱乐行业都已经参与到这场对用户注意力的争抢中 。 毕竟 , 就算一个人可以购买多个订阅服务 , 可每天的可支配时间并不会随之变多 。 同样只有 2 小时的消遣时间 , 有人会选择看连续剧 , 也有人会选择泡在社交网络上 , 大家都在用各种媒介填满自己的闲暇时间 , 生怕有一点浪费 。 而新生的 Apple Arcade 能否从中抢到自己的一亩地 , 取决于苹果持续输出「高品质内容」的能力了 。 对开发周期较长的电子游戏来说 , 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事实上 , Apple Arcade 能一次性放出那么多高质量作品 , 既有苹果那数亿美元投资的功劳 , 也和很多游戏已经开发了很久有不小关系 。 《Where Cards Fall》是一款以纸牌作为核心道具的空间解谜游戏 , 开发过程得到了 Snowman 的支持 , 后者的成名作是滑雪游戏《阿尔托的冒险》 比如 The Game Band 工作室推出的《Where Cards Fall》 , 它早在 2016 年就放出了第一个游戏原型;还有《Sayonara Wild Hearts》也耗费了 4 年开发时间 , 可能比 Apple Arcade 的立项时间还要早 。 《Various Daylife》为了单指操作而对游戏画面所做的分割 , 可谓是省事又粗暴 至于那些抱着「试一试」心态而做的游戏 , 诚意就没那么足了 。 像来自《八方旅人》开发组的 《Various Daylife》 , 就砍掉了太多本该是一款日式 RPG 游戏理应要保留的元素 , 别扭的操控方式也让人十分困惑 。 目前来看 , Apple Arcade 想要吸引的并不是那些大型游戏开发商 , 而是体量较小 , 但数量更为广泛的独立游戏 。 它们的开发周期更短 , 形式也可以很简单 , 但往往会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创意点 。 只要苹果愿意砸钱 , 确保内容库的定期更新还是没问题的 。 但独立游戏并不具备太强的重复可玩性 。 从已经上线了三年的 Xbox Game Pass 就能看到 , 微软的策略不是用订阅制去作为买断制游戏的发行渠道 , 而是希望借助人气爆棚、强调多人对抗的服务型游戏来留住用户 。 这类游戏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通关概念 , 不会打完便弃 , 你可能每天都会玩上两局 , 就和我们会在手机上玩《王者荣耀》、《绝地求生》一样 。 长远角度说 , 如果 Apple Arcade 想要获得更高的用户粘性 , 迟早也需要这样的一个爆款游戏 , 这个游戏不会出现在第三方 , 只会诞生于苹果自己手中 。 或许要不了多久 , 我们就能看到苹果自己的游戏开发团队了 。 一些大家可能会关心的问题 怎么订阅? Apple Arcade 的订阅价格为 4.99 美元/月(约为人民币 35 元) , 开通后第一个月可以免费试用 , 也支持最高 6 人的家庭共享 。 目前中国区 App Store 尚未上线 Apple Arcade , 想要开通该服务只能借助转区的手段实现(主流的如美区、日区都可以 , 内容都是一样的) , 但账户余额要大于 4.99 美元 。 台服 Apple Arcade 的介绍 对设备和平台有要求吗? 一台更新 iOS 13 的 iPhone 或 iPad , 或是 macOS 10.15 的 Mac , 还有 tvOS 13 的 Apple TV , 基本上所有游戏都会登陆 iOS 平台 , 但不一定会有 Mac 和 Apple TV 版 。 考虑到 Apple Arcade 的游戏支持云存档 , 如果你有多款苹果设备 , 就能体验到白天上班用 iPhone 玩 , 晚上回家换成 iPad、Mac 或 Apple TV 玩同一个游戏的体验 。 使用统一的 Game Center 账号登陆后 , 存档会自动同步至所有平台 。 说白了 , 这个服务对「苹果全家桶」的用户会更为友好 。 支持中文吗? 虽然外服 App Store 没有中文说明 , 但从体验情况来看 , 大部分 Apple Arcade 的游戏都自带了简体/繁体中文 , 有的下载后还能看到中文命名 , 目前仅有少数几款游戏未支持中文 。 游戏库的更新周期? 整个 10 月 , Apple Arcade 每周都会进行一次更新 , 每次更新 4-5 款游戏 , 游戏库数量稳定后 , 不排除之后会变成月更了 , 老游戏是否会下架则未知 。 必须要联网使用吗? Apple Arcade 所有游戏都支持离线游玩(个别主打多人联机的作品也能玩人机模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