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造车,雅马哈却退出汽车行业,说明造车不仅仅是依靠技术( 三 )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的恒大 , 2018年6月 , 恒大以67.46亿港元收购香港时颖公司 , 造车计划首次公开 。 11月 , 恒大入股广汇集团 , 为汽车销售做好铺垫 。 今年 , 恒大先后收购瑞典 NEVS、荷兰e-Traction、英国Protean等公司全部或部分股权 , 入股日本动力电池企业卡耐公司 , 获得了汽车制造、动力电池、轮毂电机等技术 , 制造基地也在沈阳落成 , 6月29日 , 恒大新能源汽车集团国能93车型量产下线仪式在天津举行 。

相比恒大依靠雄厚的资本 , 短期内就拼成了一个完整的研发、制造、销售、服务体系 , 戴森提到“商业上行不通” , 而雅马哈总裁Hidaka认为“公司无法确定量产后的雅马哈汽车能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 可以看出 , 两者并非单纯地对技术缺乏信心 , 而是更多地担心技术以外的因素 。

这是个资本过剩的时代 , 时逢当前全球经济消沉 , 对于汽车这个有着百年历史的成熟行业来说 , 此时想进入 , 面临的竞争将会异常激烈 。 除了技术壁垒以外 , 更多的竞争来自于技术以外的因素 , 那就是资本、人才和销售体系 。

技术实力雄厚的雅马哈此时宣布退出汽车行业 , 对于那些造车新势力不能不说是一种提醒 。 诸如蔚来、前途、威马、小鹏、零跑等企业 , 如果单纯靠着技术和资本试图弯道超车 , 还是多看看雅马哈、戴森这样的企业 , 再看看恒大这样的企业的做法 , 从中找出自己的不足与短板 , 及时调整 , 才有可能让造车的路走得更平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