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教育迎面撞上AI:机器人教出一批“机器人”?( 五 )

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认为 , “人工智能+教育”正在使教育发生革命性变革 , 但教育的本质不会变 , 可以概括为:一个人通过接受教育 , 努力提高生存能力 , 过上有尊严而幸福的生活;提高为社会服务的品德和能力 , 为社会、为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 。

“人只能由人来培养 , 不可能由机器来培养 。 ”顾明远说 , 儿童的成长需要有思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来指导、帮助 。 教师永远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 教育要提高人的生命质量和生命价值 , 技术替代不了老师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 。

技术的进步 , 让“精准应试”更高效 , 也为教育评价带来新窗口 。 吴晓如说 , 学校一方面在给学生减负 , 一方面依然难以摆脱高考分数这根指挥棒 。 若教育评价转型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 , 那么机器人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发相应功能 , 帮助青少年更愉快、更健康、更加个性化地发展 。

“比如 , 我们可以通过VR技术在更真实的环境下评价孩子 。 通过教育数据建模、数据分析等 , 可以将评价更加高效地返还给个体 。 ”董奇介绍 , 今年5月他参与的一项研究 , 在全国范围进行艺术素养测评 , 实现了对学生演唱全程电子化采集、储存与分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