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的十亿消费者( 二 )

写过《十亿消费者》的James McGregor曾如此评价中国人:不信任、快速的形势变化 , 没有保障让中国人惴惴不安 , 大家都觉得 , 获得安全感的唯一方法 , 就是快速获得财富 。
我们或许可以这样理解 , 在一个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里 , 形势瞬息万变 , 唯一不变的是财富 , 同理 , 在一个瞬息万变的互联网世界里 , 商业创新也好 , 技术革命也好 , 唯一不变的是流量的积累 。 今天凌晨 , 百度发布了最新Q3的财报 , 百度实现营收281亿元人民币 , 归属百度的净利润达到44亿元人民币(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 。 而李彦宏则在内部信中表示 , 百度是一家拥有超过10亿用户的公司 , 百度还构建了中国领先的以知识和信息为核心的移动生态 。 一个在我看来比较重要的细节就是 , 李彦宏在内部信里首次强调了百度10亿规模这件事 。 无独有偶 , 10月29日 , QuestMobile发布的《2019中国移动互联网秋季大报告》披露 , BAT是仅有的三家用户规模过10亿的企业 。

我们或许可以从另外一个视角来看这个问题:百度腾讯阿里这三家巨头 , 正式进入了十亿用户俱乐部 。 十亿用户规模是什么概念?差不多是目前中国互联网整个流量池 。 去年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9)》显示 , 截止到 2018 年底 , 中国网民规模达到8. 29 亿 , 全年新增网民 5663 万 , 互联网普及率达59.6% 。 这意味着 , BAT三家的用户规模 , 已经和中国网民数量划等号 , 甚至在某种意义上 , 剔除低龄和老龄群体后 , 辐射的群体差不多接近中国人口总数 。 如果说James McGrego时代的十亿消费者是崛起的经济 , 那么BAT格局下的十亿消费者时代 , 则是如何维持 , 稳定并进一步扩大的?换句话说 , 到了十亿规模之后 , BAT走向何方?在百度App , 支付宝以及微信相继成为各个巨头的超级App时 , 我觉得BAT在不同赛道上的赛马进化出相同的基因和理念 , 换句话说 , 到了10亿用户规模后 , BAT不论从战略高度还是思想高度 , 产生了惊人的一致性 。 01长期主义至上长期主义是企业的延迟满足感 。 1997年 , 在亚马逊上市前 , 贝索斯发表了著名的《贝索斯致股东信》 , 在信中 , 他说:“亚马逊长期主义的核心是亏损是主动的 , 其增长故事是规模效应 , 不断扩张 , 不断做大规模 , 用亏损换取长期增长 , “主动选择不盈利” , 转而将大量资金用于构建物流和技术等基础设施、进行无边界业务扩张 , 进而确保自己的领导地位 , 最大化未来现金流 。 ”换句话说 , 企业就是更关注长期价值 , 而不是关心短期的利益 。 但眼下经济寒冬的背景之下 , 过冬瘦身成了各大企业的主题 , 今年年初 , 上至BAT , 下到创业公司都开始裁员 , 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 , 赚钱成了最重要的事情 , 用户的利益和企业的价值观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 。 这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 。 但相反 , BAT明显对自己的业务更有耐心 , 更看重长期的价值 。 以百度App为例 , Q3财报的数据显示 , 百家号内容创作者达到240万 , 同比增长57% 。 百家号内容创作者的优质内容可同时分享到信息流 , 并被用户搜索获取 。 百度智能小程序月活跃用户达2.9亿 , 同比增长157%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