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供应链战略重塑背后:一杯牛奶的全球之旅( 四 )

蒙牛印尼工厂

波特的竞争力模型是适用于很多行业竞争演化的底层逻辑 , 从五种竞争力量的抗争中总结出了三大战略思想: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专门聚焦 。 归本溯源 , 其实就是让企业加强供应链建设 。 以流程为抓手有效整合资源 , 实现端到端可视化 , 各链条品质的最优化 , 运营效率的极致化 。

回顾过去所有生产领域的发展历程 , 供应链的建设方案不过两种:即与上游成熟的产业链条合作;或者自己往上游延伸 。 对于企业而言一定都要忘记自己过去的成功路径 , 弯下腰去重新研究产品级别 , 构思真正合理的自有标准流程 。

过去有一段时间 , 蒙牛选择纵向的一体化 , 但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逐渐感觉到一家企业的资源总是有限的 , 当企业真正取得一定规模时绝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 要像iPhone那样只抓核心 , 配套设施找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

如今蒙牛通过“全球乳业共同体”的搭建 , 建立具备资源整合的组合效应的中枢平台 , 形成了“N+1”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即一款产品拆分到多个单元组 , 即多个品牌融合到一起 , 共同为一个品牌的消费者服务 。 供应链伙伴各司其职 , 蒙牛坐镇中台把握全局 。 这种通过产业链各要素进行的角色调整 , 最终带来的往往是是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以及差异化的品质优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