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猫晚会简史( 四 )

可以说 , “猫晚”之于“双11”最重要的意义 , 是将“双11”这样一个人为制造的、悬置于互联网世界的符号 , 在大众的日常生活里彻底落地 , 使其有了注意力的中心和仪式化的实体 。 于是 , “双11”像那些古老节日一样 , 成为大众底层认知里的新传统 。

而另一方面 , 聚合了大量注意力和顶级资源的“猫晚”也成为一面最诚实的时代镜子 , 陪伴并记录着五年来国人娱乐生活、消费生活乃至技术与人文思潮的种种变化 。

谁是猫晚的“李谷一”、“冯巩”?

当尚未扬名的郭德纲喊出“我要上春晚” , 春晚是一个权力符号 。 春晚的官方属性 , 决定了其是各种意义上的风向标 。 拥有一大群用脚投票用户的“猫晚”则要简单得多:这就是审美想象力的风向标 。

从2015年的泡沫之巅 , 到2019年的回归理性 , “猫晚”五年 , 也是娱乐圈坐过山车的五年 。 不过 , 硬糖君梳理了下五年“猫晚”的明星阵容 , 却发现其“流量”稳定性超出预期——看来 , 迷妹也没有那么“朝秦暮楚”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