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星大都会成为这种星体,但至今没发现一颗,只因宇宙年龄不够长( 三 )

黑矮星是一种内部已经不再核聚变 , 表层也不再发光发热的的大质量天体 。 一般认为当红矮星主序星阶段结束之后 , 就会成为黑矮星 , 而橙矮星、黄矮星和蓝矮星的主序星阶段结束之后会成为白矮星 , 白矮星通常是上述星体演化到末期形成的红巨星外围的恒星风吹散之后留下的恒星残骸 , 它形成初期仍然有着很高的热能 , 巨大的引力还会让部分氢元素回归星体本身 , 从而在星体表面形成核聚变 , 所以白矮星仍然会发光发热 , 但是当他的表面无法吸聚具较多的物质 , 热量散失殆尽之后 , 它也会成为黑矮星 。

还有理论认为中子星也会经历这样的阶段 , 最终也会成为黑矮星 , 所以宇宙中绝大多数的恒星到最后都会成为黑矮星 , 只有质量最大的少部分恒星会形成黑洞 。

那么为什么迄今为止还没有在宇宙中看到黑矮星呢?不只是因为这种星体不发光 , 不容易被看到 。 更主要的是因为理论上来看宇宙中形成黑矮星的时间要比如今宇宙的年龄还要长得多 , 就是说 , 如今宇宙的年龄还不到形成黑矮星的时间 , 所以还无法在宇宙中看到黑矮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