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商用元年,本土手机品牌杀成一锅粥了( 十 )

除了手机厂商和芯片厂商外 , 运营商也在5G手机市场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 据悉 , 三大运营商原计划在5G网络商用初期 , 对5G手机进行补贴 , 以此来吸引用户去使用5G网络 。 不过从最新情况来看 , 三大运营商不仅没有这么做 , 甚至还明令禁止下属分公司展开类似5G终端补贴活动 。 此外 , 三大运营商深知 , 由于网络部署需要时间 , 5G网络商用前期网络覆盖还不足以承受用户爆炸式的增长 。 虽然没了传统的补贴项目 , 但这并不代表三大运营商会成为5G手机的旁观者 , 他们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推进着5G手机的普及 。 中国联通表示 , 明年一季度价格会达到2000元至2500元 。 中国移动也计划到2020年底将5G设备的价格推至低于2000元的价位 。 市场预测 , 到2020年末 , 市场上会出现1000元到1500元价格的5G手机 , 同时 , 荣耀总裁赵明表示 , 5G手机的成本下降会比4G手机时代快得多 。 显然 , 手机厂商需要卖货 , 运营商需要找用户 , 两者想结合就造成了5G手机市场过早进入价格战的局面 , 这也使得手机厂商过早进入了更为残酷的生死时速赛中 。

OPPO创始人、总裁、CEO陈明永曾表示 , “5G 时代将催生更多的新硬件 , 我们要深入洞察并紧抓用户核心需求 , 打造下一个入口级产品”;雷军也说 , “5G+AI+IoT就是下一代超级互联网 。 ”5G不仅将给智能手机带来巨大的机遇 , 还将重度赋能loT:5G低时延的特性 , 可以更好地支撑智能设备和传感器的数据传输 , 这与IoT万物互联的愿景不谋而合 。 而更为值得期待的是loT的宽广市场前景:工研院产科国际所研究曾表示 , 全球IoT市场将从2017年的6314亿美元 , 于2021年首度突破1兆美元 , 并成长至2022年的1.19兆美元 。 2017~2022年的年复合成长率(CAGR) 达13.6% , 是未来几年推动科技产业发展的一大动力 。 与小米先To C后To B的逻辑相反 , 华为采取了先To B后To C的发展策略 。 2018年华为喊出了“全场景智慧生活生态战略”的口号 , 并在12月正式对外公布了AIoT 生态战略;2019年3月14日 , 华为宣布“华为IoT生态战略将全面升级为全场景智慧化战略 。 此前华为IoT业务重点在B端 , 2019年最关键的是要落地到C端 。 华为选择了与小米类似的“1+8+N”战略:1是作为主入口的手机 , 8是包括PC、平板、智慧屏、音箱、眼镜、手表、耳机、车机在内的八种辅助入口级设备 , N是智慧出行、影音娱乐等其它设备 。 这其中 , 华为只做1和8以及芯片部分 。 与小米自营生态链的模式相比 , 华为消费者业务无线宽带与智能家庭产品线总裁支浩在之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 , “我们最大的区别就是开放 , 我们自己不做 , 希望我们的伙伴们专注于做他们的冰箱、洗衣机 , 因为这个东西做起来还是挺难的 。 ”华为的IoT业务比小米发力晚 , 但从发布的2019上半年业绩报告来看 , 华为HiLink生态已经汇集260+品牌、3000万+用户 , 连接IoT设备超过了1.4亿 , 大有赶超小米的趋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