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语言处理简史之四:史上第一个聊天机器人( 三 )

\n

对于维岑鲍姆来说 , Eliza实验使他质疑艾伦·图灵Alan Turing在1950年提出的关于测试人工智能的思想 。 图灵在题为《计算机械与智能》的论文中建议 , 如果一台计算机可以与人类进行令人信服的文本对话 , 则可认为它是具备智能的——这就是著名的图灵测试的基础 。

\n

但是 , Eliza表明 , 即使理解只从单侧产生 , 也可以在人与机器之间进行令人信服的对话:智能模拟(而不是智能本身)足以愚弄人类 。 维岑鲍姆称这种现象为Eliza效应 , 并认为这是数字时代人类共同产生的“妄想” 。 这一见解对维岑鲍姆来说是一次深刻的领悟 , 并定义了他在随后的十年中的思想轨迹 。

\n

1976年 , 他出版了《计算能力和人类理性:从判断到计算》一书 。 在书中 , 他认为 , Eliza效应代表着困扰着“现代人”的更广泛的病理学症状 。 在一个被科学、技术和资本主义所征服的世界里 , 人们已经习惯于将自己看作是一台巨大而无所顾忌的机器中的孤立齿轮 。 魏岑鲍姆认为 , 在这样一个温情日益减少的社会中 , 人们变得如此绝望 , 以至于他们抛弃了他们的理性和判断力 , 相信一个程序可以给予自己温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