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戊戌变法”一年考( 五 )

多年以来 , 腾讯依靠建构在社交网络上的 C 端商业帝国 , 牢牢把控着中国互联网流量资源的半壁江山 , 社交网络模式的排他性也逐渐让腾讯有了组织惰性 , 年轻人得不到机会 , 一批干部躺在功劳簿上睡觉 , 缺乏斗志 。

这种惰性 , 甚至一定程度上侵蚀了腾讯引以为傲的「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 , 在界面新闻的报道中 , 一位腾讯高级总监表示 , 「现在是腾讯有什么产品 , 用户就用什么产品 , 而不是用户需要什么 , 我们就去开发什么」 , 失去了以前做产品时的快感 。

作为腾讯主要创办人之一的张志东 , 也多次对微信团队的产品迭代速度过慢 , 一个小需求动辄排期数月提出了严肃批评 。 而以周天财经所接触到的互联网从业者声音看 , 腾讯几乎是公认最适合「养老」的大厂 。

一个业界普遍的印象是 , 腾讯向来「刑不上大夫」 , 遇到事情 , 中层以上很少被问责 , 广东本土特有的和气生财文化下 , 不亲近 , 也不树敌 , 保持界限感 , 在腾讯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

但商业世界没有常胜将军 。 和平年代 , 这样的风气并无大碍 , 可到了战争时期 , 组织的惰性就暴露了出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