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纠缠真的能超光速传递信息?——爱因斯坦的EPR悖论详解( 四 )

三人于1935年5月在《物理评论》上联名发表的名为《可以认为量子力学对物理实在的描述是完备的吗?》的论文 , 对量子力学提出强力的质疑 。

爱因斯坦等人根据量子力学设计了精巧的实验 , 通过高能光子照射特殊晶体 , 使特殊晶体的外层电子跃迁两个能级 , 然后在回落时放出一对低能光子(每回落一个能级放出一个)基于守恒定律 , 这放出的一对光子的量子态存在某些关联 , 比如偏振 。

根据哥本哈根学派的解释 , 这对量子态(微观粒子的状态的统称)存在关联的光子在被测量到之前 , 量子态都是不确定的 。 那么问题来了 , 假如我通过光路把这两个光子分开两个相反的方向发射到距离很远的两个地方 , 然后同时进行测量会怎么样呢?

如果根据哥本哈根学派的解释 , 情况就很有趣了 , 由于两个光子在被测量到之前 , 量子态是不确定的 , 直到其中一个被测量后 , 测量到的某个状态就被确定了 , 而由于这对光子的量子态存在关联 , 这意味着一个光子的状态被确定的同时 , 另一个光子的对应量子态也被同时确定了!然而问题来了 , 根据守恒 , 光子对的量子态必定是同时确定的 , 然而前面我们已经把它们分离很远了 , 它们之间通信是需要时间的 , 那么另一个光子是怎么得到首先被测量的光子的状态信息 , 从而坍缩到对应的状态的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