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 高仿APP、“AI算命”……这些互联网乱象整治得如何了?( 三 )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 在对上架的APP进行审核时 , 对APP名称、图标、宣传语等内容是否存在模仿 , 多数应用市场都疏于甄别;另外 , 一些山寨软件绕过了应用市场的审核 , 通过直接登录服务器下载的形式装进了用户的手机中 。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吴沈括认为 , 各应用市场作为平台方 , 应进一步完善自身内部审核机制 , 对入驻应用软件提交的信息尽到法定和约定的审查、登记、检查监控义务 , 从源头治理山寨APP问题 。

“AI算命”追踪:有的停止运营 , 有的更加隐蔽

9月 , 新华社播发《“算命是假 , 算钱是真”——揭秘“AI算命”背后的生意经》 , 揭露一些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打着科技算命的幌子 , 干着灰色吸金的生意 , 引发社会关注 。

近日 , 记者对此追踪发现 , 被曝光后不少此类公众号、小程序已停止运营 , 但也有一些仍在变着花样玩互动测试 , 以达到流量变现目的 。

在网上检索关键词“AI算命”可以发现 , 包括“AI面相算命”“智能AI运程解析”“AI面相科学研究院”“AI易经转运”等多个公众号已显示经多人投诉后被停止使用 。 但与此同时 , 命理类微信公众号在移动端仍然大量存在、层出不穷 , 如“AI云看相”“AI命理”“AI智能相面大师”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