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 互联网司法的中国之路( 三 )

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教授任进表示 , 虽然此前有过类似微博直播 , 但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薄熙来案公开开庭审理情况进行微博直播 , 具有标志性意义 。 这种信息公开方式 , 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公众的知情权 , 使群众能够第一时间了解案件审理过程 。 相比于传统的新闻信息发布方式 , 微博直播类似地方法院的“自媒体” , 直播方式更为方便、直接、简洁 , 传播范围广、互动性强、社会影响力大 , 此举探索出了司法公开的新路径和新方式 。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李少平也表示 , 面对互联网发展 , 人民法院坚持以新应新、以变应变 , 积极拓展更深入、更便民、更高效的应用场景 , 推动实现全业务网上办理、全流程依法公开、全方位智能服务 , 这些技术应用和诉讼平台的健全完善 , 一般被统称为智慧法院建设 , 包括智慧审判、智慧执行、智慧服务、智慧管理等方面 。

“随着智慧法院建设加速推进 , 传统的审判流程从线下转移到线上 , 数据信息从纸面转移到‘云’上或‘链’上 , 对应的诉讼程序环节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 也需要建立相应的在线诉讼规则 。 ”李少平指出 , 法院依法审理涉互联网的新类型案件 , 通过典型个案裁判确立了一系列治理规则 。 上述模式和规则的有机统一 , 就是互联网司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