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9天的努力,看滴滴如何回归顺风车本质( 五 )

而今天在采访中 , 滴滴顺风车产品经理张峰也反复强调着 , “我们还是觉得它(滴滴顺风车)是有价值的” 。 因此到最后 , 滴滴选择了一条外界可能并不是太能理解的崎岖山路 , 把产品做好 。

【“史上最难用的顺风车” , 到底“难”在那里】

正因为决心在安全领域力图做到“不丢一分” , 在这一年多的时间中 , 滴滴采取了例如永久下线头像性别等敏感信息、设置紧急联系人、在获得用户授权的情况下开通实时位置保护 , 以及行程录音保护等众多功能 。 而此次重新回归到公众面前试运营的滴滴顺风车 , 更是如张峰总结的那样 , 在具体运营中尽力提供更多安全功能 , 并呼吁用户与平台共建 。

在上车前我们发现 , 滴滴顺风车已经去掉了附近的功能 , 车主只能在常用地点之间接单 , 并永久下线了用户隐私信息 , 淡化了其社交属性 。 而无论是车主还是乘客 , 都必须经过实名验证才可以接单及发单 , 车主的证件需要经过视频动态验证 , 并且在接单及接乘客等行程中的多个环节 , 加入车主人脸识别验证 。 为了最大限度防止人车不符 , 顺风车还推出了信息核验卡的功能 , 司乘最后见面时 , 双方还需要再次确认对方的信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