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人夏天降温的冰窖是什么样的?又是如何建立、管理的?( 四 )

\r\n

\r\n一.庞大的清代冰窖\r\n早在周朝 , 我国即建有简易的冰窖 , 称为“凌阴” , 到汉代又称为“凌室” 。 而到了明清时期 , 冰窖无论是规模还是数量都大大超越之前任何一个王朝 。 (北京太热了)\r\n清代 , 冰窖已经在中国北方普遍分布 , 从北京附近的天津至西安等地至今仍有冰窖历史遗迹为证 。 北京城里冰窖又因供冰对象的不同可以被分为官窖 , 府窖和民窖 。 在各种冰窖中 , 官办冰窖又以其规模宏大 , 建筑标准化 , 储冰科学化让人啧啧称奇 。 \r\n

\r\n光绪三十年(1904年)的《北京记闻》载“清末北京城内外冰窖达十余处 。 紫禁城 , 皇城 , 内城 , 外城皆有冰窖 , 每年藏冰达十万块” 。 \r\n北京城外的那些冰窖数目就更多 , 根据《大清会典卷六十》:“巡幸则计用冰之数而供备 。 避暑山庄 , 需用冰块 , 热河藏冰两千块 , 喀喇河屯三百” 。 \r\n凡是皇帝足迹所到之处 , 像各个行宫、陵寝、园囿 , 都有许多规模不同的冰窖 。 \r\n

\r\n据《大清会典》记载 , 每块冰“一尺五寸见方’ , 依照古制换算 , 一尺大约等于0. 333米 , 一寸约等于0. 0333米 , 五寸约为0. 1665米 , 一尺五寸约为0. 4995米 。 一个边长约0. 4995米的正方体的体积约为0. 1246立方米 。 而冰的密度约为0. 91g/cm3 , 简单计一算可知官方所藏的冰 , 每块约100公斤左右 。 据此记载推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