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撑起5G赚钱的重任?头等舱虽贵,但总收入还是依赖经济舱( 八 )

\n

丰富5G的“普惠”产品 , 除了增加可惠及大部分用户的产品数量 , 还可以扩大现有产品可覆盖的用户群体 。 从这个角度来看 , 对于一些高价值产品进行不同颗粒度的分级 , 让高价值产品形成一些“低配”版 , 则进一步扩大用户数量 。

\n

就网络切片来说 , 在SDNLAB发布的一篇《一文读懂网络切片》中提到 , 网络切片粒度按网络的隔离程度分为L0 - L5一共六级 , 在业务对网络QoS(服务质量)要求相对不高时 , 共用网络资源(L5粒度)会为运营商带来更高的成本效益;当需要高QoS业务保障需求后 , 需要逐步向L0粒度的切片策略演进 , 以获得更高的性能保障 。

\n

\n

可以看出 , 共用网络资源越多的切片等级 , 成本越低 , 能够覆盖的用户也越多 。 业界正在探讨网络切片B2B、B2C、B2B2B、B2B2C等多元化的商业模式 , 这些商业模式面对的也是各类对于5G网络确定性要求各异的群体 , 与网络切片等级的结合 , 形成大量差异化的切片商品 , 扩大了收入的来源 。

\n

举例来说 , B2C模式中 , 当某些游戏玩家为了保障其云游戏流畅、体育爱好者为了保障VR观赛流畅时 , 可以订阅网络切片服务 , 但他们所订阅的切片无须所有资源专用的高性能等级 , 低成本的共用资源方式切片会是较好选择 , 类似的服务占用资源少、受众群体更多 , 可以形成一定规模效应 , 具有“准普惠”产品的特征;B2B模式中 , 对于电网的精准负荷控制场景 , 对于可靠性和业务隔离需求非常高 , 可能会订购L0级别高性能切片 , 类似的服务需要占用较多优先级资源 , 受众群体也更少 , 因而是典型的高价值产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