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和一家企业的半山腰:在京东完成技术转身之际( 三 )

和很多科技企业一样 , 京东招揽了一名科学家 。

但和很多科技企业不一样的是 , 作为一位“非典型”科学家 , 周伯文身上一系列标签背后 , 是对技术产业化和商业化长久不断的追求 。

比如在移动设备尚未普及的2003年 , 周伯文就研发了世界第一个完全嵌入式的大词汇量的语音到语音双向实时翻译系统 , 并且将这一系统部署在了手持端 。 在那个移动互联网尚未普及的年代 , 对于身处异国环境的人来说 , 这样能够随身携带 , 又能一定程度上解决语言问题的产品 , 确确实实帮了他们很大的忙 。

一项技术的创新 , 能够满足人们切实的需求 。 从那时起 , 周伯文开始着重关注技术的商业化 。 在采访时他说了这样一句话:

“所以我一直认为技术核心的目的不是论文 , 论文是展现手段 , 最终目的是创造价值 。 ”

于是在周伯文后来十年的职业生涯中 , 我们能不断发现他在技术基础研究和技术商业化之间平衡的痕迹 。 像是在2014年 , 他主动从更注重基础技术研究的IBM Research加入到了向外输出的IBM Watson Group , 去探路人工智能商业化、平台化的模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