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则,以Z世代对“圈地自萌”式社交的需求,很容易造成部分粉丝群体的抵触,进而在社交平台引发过于负面的讨论。然而这对于传统品牌而言,或许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毕竟传统品牌之所以成为“传统”,往往就是因为缺乏对Z世代年轻群体的认知。在众多转型失败的案例中,有很大一部分,或是因为选错了代言人、或是引起代言人所属粉丝圈的不满,最终让企业陷入舆论困境之中。
品牌方最应该做的,或许还是专注于产品的研发和品控。无论是从成本还是成效考虑,诸如此类的多元营销组合拳,交由专业第三方代运营公司来合作运营,才是更行之有效的方案。
以前文提到品牌“Free飞”为例,在营销、销售等执行节点上选择与业内经验丰富若羽臣合作,由后者来提供从营销到销售的全链路服务。事实证明,此类合作往往能够取得不错的增长。
在选择第三方企业寻求赋能的时候,也不能忽视对社交领域的考量。毕竟品牌形象不仅仅只是企业标签、产品展示,某种意义上更是社交圈子的准入凭证。
基于Z世代的整体社交需求,大多数的圈子,都有着这两点共同处:1.拯救孤独。无论现实生活中,Z世代有着怎样的工作、学习环境,整体而言每个人都有着强烈的孤独感。融入各种各样的圈子,也仅仅只是为了拯救这份内心深处的情感缺失。
2.获得认可和倾诉。基于互联网平台天生自带的陌生人社交基础,在同类人聚集的圈子中,年轻群体彼此能够达成基本的感同身受,交流之中更容易获得认可感。许多现实中说不出口,或是无人认可的思想,也都有了宣泄的渠道。
对品牌方而言,融入这些痛点各不相同的圈子,难度非常之大。远不如通过泛娱乐方式,打造一个崭新的圈子,并以产品为准入凭证来吸引Z世代进驻。
这就需要品牌方在宣传方面,尽量选择更容易被年轻群体接受并传播的渠道。例如抖音的全民挑战赛、B站的鬼畜视频等等,都是年轻人最喜闻乐见的内容传播方式。
此前在疫情期间大放异彩的钉钉,因为上课打卡的问题,被Z世代学生群体吐槽。而钉钉并没有选择传统方式来解释,而是连续制作了搞怪和自嘲的视频内容,一举破圈,成功打破“次元壁”。
由此可见,品牌的定位和形象,并不会年轻化尝试而有所损害,反而会收获更多消费群体的认知。受困于年轻化转型的传统品牌,或许距离翻身爆火,摇身一变成为网红潮牌,可能也只是欠了一个“尝试”的决心而已。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
推荐阅读
- 私域化|干货分享︱线下零售新机遇——品牌私域化五步走
- 劳动者|这些工作将实行“职称制”!官方发通知,新的“香饽饽”行业来了
- 客户|融资丨「DIA数皆智能」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东方富海独家投资
- 高智能方程式|为什么QQ飞车里能开蓝翔挖掘机?
- 品牌方|聊控价(一):购买鉴定控价投诉涉嫌违法
- 快递|快递客服外包公司怎样与甲方谈?
- 雷士照明集团副总裁兼电商总经理曾宇衡:直播电商加强了品牌与消费者互动|定制快讯| 雷士照明
- 反常识|给营销、品牌、市场从业者的4条反常识建议
- 360安全卫士|极域电子教室与360冲突解决方法
- 会员店|7个月开六店,盒马X会员店将落户南京,国产仓储式会员制品牌正蓄势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