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与谷歌、Facebook、Netflix 等互联网媒体巨头相比,亚马逊所在的电商行业受到国内监管的限制相对较小,其业务在中国节节败退,并不能简单归纳为政策限制或者水土不服。
亚马逊是最早一批入华的海外互联网巨头之一。早在 2004 年,亚马逊作价 7500 万美元,从雷军手中买下了卓越网。一年多之后,亚马逊开始启用自身的数据库系统替代卓越网的系统,历经三年时间完成转换。2007 年,卓越更名为「卓越亚马逊」。2011 年,再次更名为「亚马逊中国」。
7 年间,中国的电子商务市场迅猛发展,消费新天地诞生。亚马逊的「慢火烹制」已经掉队,将先机拱手让人。
2014 年,亚马逊中国发力跨境网购,打造了以「亚马逊海外购」和「Prime 会员服务」为核心的独特跨境业务模式。
但在日新月异的中国市场,亚马逊的一次次调整不仅未能挽回市场份额,反而被越来越多后起之秀一一超越。阿里、京东、拼多多先后成长为市值超过千亿美金的巨头公司,垂直电商、社区团购、直播带货等新的电商模式也在中国市场蓬勃发展。
2019 年 7 月,亚马逊最终宣布不再运营中国区的电商业务,仅保留两块:一是 Kindle,二是跨境贸易。
而这剩下的两块业务同样风雨飘摇。如果说 Kindle 逐渐失利,背后还有免费阅读和智能手机兴起的客观因素,那么跨境贸易引起的争论,亚马逊纯属自找。
2021 年 4 月,亚马逊平台上的中国卖家遭遇大面积「封号」危机。据媒体报道,这波「封店潮」席卷了超 5 万名中国卖家,损失预计超千亿量级,封店理由则多与卖家刷好评有关。
「向 5 万中国商家开战」的亚马逊再次站上风口浪尖。尽管不乏支持者,但「伤敌一万,自损八千」,平台和商家的争斗中,永远没有真正的赢家。
商家失去了自己的海外门店,而亚马逊失去的,或许是在中国市场的未来。
【 卓越网|快「凉」的 Kindle,成了今天最大的「热」搜】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
推荐阅读
- 上门|快递上门的“蜀道难”
- 智慧销售|国务院:加快优化智能化产品和服务运营,培育智慧销售、无人配送、智能制造、反向定制等新增长点
- 价格战|快递集体"春节不打烊",究竟是反内卷还是内卷加剧?
- 快递柜|最高罚3万,新“快递管理办法”实施是机遇还是挑战?
- 客户|融资丨「DIA数皆智能」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东方富海独家投资
- 快递公司|网购退货的时,卖家为何总是要强调不要发顺丰?总算明白了
- 快递|快递客服外包公司怎样与甲方谈?
- 任泽平|?华为搜索引擎上线后,又突然403禁止访问;任泽平微博、公众号被双双禁言;快手网红控诉快手:高管一批一批的换,不懂管理|雷峰早报
- 网易云音乐|「年度报告」刷屏,大数据真能代表你?
- 雷士照明集团副总裁兼电商总经理曾宇衡:直播电商加强了品牌与消费者互动|定制快讯| 雷士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