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研究120个抖音做新品牌的公司,我总结出对电商的8条思考


电商|研究120个抖音做新品牌的公司,我总结出对电商的8条思考
文章插图

编者按:本文转自新消费智库,作者龙猫君,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我最近一直在忙于给很多新品牌做一些年底规划,无一例外,所有的品牌都会问我一个问题,就是下一波增长机会在哪里?
天猫等传统电商主战场可以理解为常规武器,如果想去实现跨越式增长却需要的是核武器级别的武器。
显然这个核武器最大的变化和增量空间其实出现在抖音系,或者是快手系中间,但在抖系流量生态逐渐崛起的时候,很多人陷入到更大的迷茫中间,这个迷茫是抖音电商到底要不要做?到底值不值得做?如何从最本质角度理解抖音电商这门生意?
是不是还要按照传统电商逻辑去理解抖音?抖音到底可不可以打造一个品牌?到底要花多大精力去做?
这是个很好地问题,我从一个营销观察者旁观者角度,给出10条我对抖音电商的全新思考,欢迎指正批评。
我对抖音电商8条观点认知
List 1:抖音电商VS传统电商最大的不同点到底在哪里?
传统电商其实是典型刚需电商+性价比电商逻辑,解决的是用户明确需求的产物。
核心用户要什么,找什么。指的是用户需求及其明确。而抖音电商的大部分需求,都不是用户想要什么的逻辑,而是不知道要什么,但来看看,在看中触发的逻辑。
在经典用户角色分层中,我们可以依据用户的购买行为把用户分为三种类别:
第一类用户是大明用户,即所谓的确定性需求客户,对应着用完就走的需求。
第二类用户是小闲用户,即所谓的有需求,但是需求不明显,要逛一逛才买的用户。
第三类是笨笨用户,也就是所谓现在暂时不买的用户。
抖音电商的用户显然是对应着第二类和第三类用户,而传统电商对应着第一类人群。
我们可以理解为男性思维购买产品VS女性思维购买的产品。
所以这就决定了传统的商品导向购物产品一定是刚需,高频,持续性购买的。
这就决定了抖音电商购买大量是长尾、低频、感性购买和不忠诚购买。
所以传统电商逻辑是大爆品、大单品逻辑。而抖音电商是个性电商、长尾电商、小众电商、兴趣电商。
结论就是,直男思维在抖音里是没有生存空间的。不断挖掘个性产品,匹配个性人群,是抖音电商的起量之道。
我们可以把这个思维进一步阐述下。
List 2:抖电商迄今为止真正最大的价值,是真正达成品牌传播均等化
想象一个场景,你只有30万人民币的启动资金,你怎么养完成一次精益创业?
这不是我随便瞎想象出来的一个场景,确实有一个年轻的当红品牌就是这样的本金起盘的。
对于任何过去想做创业做品牌的人来说,需要有工厂,也需要有营销团队,需要有大规模投放的资金壁垒和成本。
但是有了抖音和快手这样海量用户池,第一波种子用户寻找,或者最小化测试需求闭环的路径能够很少找到。
这个逻辑变化的底层要素在于,短视频时代,是一个传播平权的时代。而移动互联网对于商业,是空间平权的机会。
在这里,我们其实可以讲一个巨大的社会意义和价值。假设一个年轻人,有一天逃离北上广,这个时候,这个年轻人能选择的行业有哪些?
是去一个技术壁垒更高的新能源行业,还是去一个服务业,还是或者结合短视频+本地商品制造一个独特的个性化的品牌?
显然从入手难度低这件事而言,选择通过短视频+品牌是一个最优解选择。
这就是开头我提到的30万成本创业的故事,商业社会最后的底层归根结底是讲究的传播效率以及试错效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