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错率|短视频单列和双列,谁的内容容错率更高?( 三 )


双列屏效比高,有更多的流量可以用于小样测试来发掘用户兴趣。
屏效比确实很容易迷惑我们。它甚至是一些资讯app、传统媒体信奉的UI信条。
提及双列UI,无论是谁,都会给屏效比一个大大的赞。
屏效比就是一屏常规手机屏幕的内容曝光效率。双列UI,一屏给用户4~6个视频选择,单列只给了用户1个选择。毋庸置疑,双列UI较之单列,给了平台4倍以上的试错机会,单位时间内单个视频的试错成本很小,听起来确实前者的容错率更good。
注意,大家在同意上述观点的同时,也默认了这样的逻辑——我双列吸引用户注意力的概率是你单列的4倍以上。即使你是纯新用户,我选4个大众兴趣,每个兴趣推一个,我把点击欲望拉满,就不信猜不中你的心。
听起来好像没问题,但有一个重要事实被忽略了——同样是个性化推荐,单列较之双列,有3个极大的变量:「全屏高清」+「自动播放」+「音乐」。
双列从个性化推荐角度,提升了单位时间命中用户注意力的概率,但拦不住单列另辟蹊径啊!单列提升了单个视频的视听信息量和冲击力。它是汹涌而来的感官风暴。
用户不用在四个中小图片里找一个点击,而是直接被推到了一个最为大众喜闻乐见的内容的视听场景中去。咱就是说,一个全方位感官包裹的大动作。
此刻,两极反转,屏效比失灵了。
综合来说:注意力的夺取,取之于综合体验,而非是单位时间呈现的内容数量。
单列试错成本更低,无非就是:
体验更好,视听信息量更大,沉浸感更强,更能吸引用户注意力,所以用户耐心更好。
我相信抖音的slogan:记录美好生活。
对这句slogan,我的理解是:用户通过单列视频,发现美好生活,然后放下手机,找到自己的美好生活,发上来,记录美好生活。如此循环。
本文由 @白鹿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 容错率|短视频单列和双列,谁的内容容错率更高?】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