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俱乐部|“扶持”潮水退去,自媒体创业人都在“裸泳”( 二 )
可我毕业的时候,舆论风向对这种“能够一眼望得到头”的生活是极尽鄙夷的,年轻人默认“选择进体制内就跟混吃等死差不多”,而我也确实不太喜欢法律方面的工作。再加上我喜欢足球,于是我毕业后就直接放弃了自己学的专业。
从此,中国少了个神探,多了个足球编辑。
在这条路上,我的起点“意外”的不算低,第一份工作是在《足球俱乐部》杂志。如今这本杂志已经不再发行,但在当时还是非常具有影响力的。有这份工作打底,即使两年后我换了一份工作,虎扑等一些体育网站也仍然会向我发来约稿需求,让我的业余时间也能兴趣和财富两开花。
文章插图
(这本杂志是很多球迷的青春回忆)
可能因为文章质量确实不错,2016年的时候有个头条的运营在虎扑上私信我,邀请我去头条开个账号,就这样有了“仰卧撑”。
单丝不成线,孤木不成林。在运营的领路下,头条号成为了我的根据地,我对内容创业这件事也开始有了预期:想要靠一个人就很难做到持续不断地输出,我需要联系写手,像当年《足球俱乐部》和虎扑那样邀请他们写稿或者做翻译(外网的优质足球内容)。
从懂球帝到青云计划其实做过自媒体创业的人都知道,除非是签了合同,否则大多数人都是同时效力几个竞品平台。体育这种本来基本盘就不大,全靠风口起家的垂直领域更甚,圈内人互相也会开玩笑称对方是“三姓家奴”。
仰卧撑也是这样。最先在运营的引导下开设了头条号,然后也去了另一个足球领域头部APP懂球帝,并且把懂球帝当做最主要的阵地。
毕竟今日头条整体体量很大,补贴政策看起来也更丰富。但当时“扶持自媒体”的氛围非常浓,同样在知春路创业的懂球帝也提出了一系列的补贴和引流计划。再加上懂球帝本身就属于足球垂类,因此在内容上给我们很高的自主权——只要是写足球就好,具体写什么内容,运营不会太过问——对于内容创作者来说,能够自由表达是个幸福的事情。
文章插图
(找朋友设计的logo)
另外,我当时对于仰卧撑的构想是做一个深度内容的自媒体,懂球帝作为一个垂直领域APP,用户画像基本都是球迷,很硬核,甚至(在评论区)经常看到球迷表示自己有超过二十年的球龄,正是我想要的读者群体。
那阵子我的商业模型是:在各个平台都分发内容,通过尽可能多的流量(等扶持计划要求的条件)赚来钱,其中一部分收入用来支付写手稿费,同时我还要接一些别的活来维持这个团队的开销,就跟当年的郭德纲似的,靠着主持和写剧本养活德云社。
不过随着(行业环境)变现压力的提升,懂球帝对我们的补贴到2019年就少了很多。与此同时,今日头条为了吸引创作者,开启了青云计划,(所以重心开始慢慢转移)。
文章插图
说到青云计划,自媒体大V们看这些补贴可能觉得太过寒酸,但对于大多数来说,那可是救命钱。
只不过前提是,赚钱就得付出一定的代价,特别是头条与懂球帝是两个调性。懂球帝虎扑这种垂直类平台,大多数用户都是内行,你(在内容里)用术语,什么tikitaka、摆大巴、内切,用户一下就明白。
但今日头条不一样,(个人感觉)大多数读者是不懂足球的,你说太深他们看不懂,也没兴趣。
而且头条的内容五花八门,刷头条的用户就是随便看看,哪个标题能让他们有兴趣就看哪个。
推荐阅读
- 雷鸟智屏|【请回答2021】对话雷鸟智屏李翔:“用户”和“体验”是两个年度关键词
- 消费者|“1分钱促销面膜”活动缺货、直播间主播辱骂消费者,屈臣氏官方致歉
- 国货|抖音电商这一年,关键词“社会价值”
- 注册|从小到“老”,小红书成功拿下“老红书”商标,被网友“吐槽”?
- 网络安全|阿里云“刷屏”背后:科技无国界,但网络安全有国界
- 5d调查|一句评价丁磊“水平令人担忧”,引发丁磊与公众号作者之争!从观点讨论到诋毁、威胁?
- 腾讯正式官宣!马化腾又一“王牌”诞生,比鸿蒙用户量还大
- 税款|电商达人也要补税?知乎答主“蓝大仙人”补税34万
- 自媒体|丁磊“致歉”自媒体作者于平,公开讨论统一充电口提案争议
- 最前线|百度李士岩:两年内每个人都有望实现“数字人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