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一丹|为什么说“普通家庭”出身的马化腾 比马云更像普通人?( 三 )


面临就地解散的生死考验,马化腾并未选择“画大饼”,或者说一番慷慨激昂的话鼓舞士气,而是第一时间与合伙人达成一致,决定以300万价格卖掉公司,迅速出动,四处寻找买家....
这一期间,完全看不出“卓越”气质的普通创业者马化腾,走到了人生第一个十字路口,显得非常困窘。没有一家公司愿意收购他们。甚至,搜狐张朝阳彼时还曾放话,OICQ这款软件让几个大学生操作,三个月都能做出来。
唯一一家公司愿意收购腾讯的理由,则教人啼笑皆非:在认真统计了腾讯现有的桌子、板凳、电脑等办公设备后,表示愿意开出60万收购。但没有一分钱,是为腾讯的OICQ买单。
“如果你真没钱了,不还也可以。股票就算了。” 甚至,当一位朋友向马化腾出借50万元后,马化腾愿以公司股票抵押,但反被拒绝。
先前,曾有一位经济学家说到:“中国企业家创业经历,是骑虎难下,九死一生。”
仅仅创业一年的马化腾以及伙伴们,来到了最危急的时刻。
如果真有平行宇宙存在的话,人们或许有理由相信:普通市民马化腾与普通公司腾讯,起码在千禧之年的关口,十有八九都将不复存在。
三、普通人犯错被骂,往往会支支吾吾无法还嘴
马化腾在事业取得巨大飞跃之后,犯下了与普通人同样的错误。其中最为明显的一个,高情商的说法叫固执己见,低情商的说法则叫膨胀。
事实上,马化腾曾表示过,要让腾讯“最受人尊敬的公司”。但在2001年与2011年,腾讯先后两次遭受了巨大的质疑与指责。尤其2010年巨大冲击后,马化腾似乎得了失语症,几乎消失在互联网话语世界中,而腾讯则变成了完全不同的一家公司。
第一次危机爆发在2001年。彼时,腾讯经历了两次生死边缘的融资后,终于存活下来。然而,当时QQ用户飞速增长,但腾讯一直没有更好的变现模式。于是,马化腾将“手”伸向了用户,QQ推出了新用户注册收费计划。
结果,舆论一片哗然,无数采访人员将电话打到腾讯。据报道,面对强烈的质疑,当时腾讯的创始团队团队连电话都不敢接。
更大的危机则爆发于2010年。
此前, 刘炽平加入腾讯正式开启多元化道路,他腾讯不仅平息了股价的异常波动,也有了更为激进的战略规划,并主导了一系列的并购。随后,腾讯陆续推出“QQ空间”、“QQ农场”等产品,并采用了一系列会员体系,逐渐弥补了移动增值业务占据大头营收的困窘,收入大增,摆脱中国移动的掣肘,逐渐成为中国互联网最会赚钱的公司。
但马化腾没有选择停下,在拥有了强大的现金流后,2010前腾讯从门户网站、搜索、电商、到团购,甚至到安全领域,开始全面侵入,伴随大量的并购与竞争,大量的小企业被击败。更重要的是,游戏出现了腾讯的身影。
2009年第二季度,腾讯游戏营收首次超过盛大,成为了最新的“游戏之王”。这一年腾讯游戏营收达到53.9亿,市场份额从2007年6%到20.9%。而业务没有边界的腾讯,也膨胀成一个巨型动物:2010年H1,腾讯利润就有高达37亿元,而这比当时百度、阿里、搜狐、新浪四家利润总和还要高。
彼时,腾讯股价迎来了一波漫长的拉升。2010年一度达到2500亿港元,仅从市值衡量,腾讯已成为全球第三大互联网公司。
可是,同行们对腾讯的不满,则日益加深。当时,风险投资界甚至有一个说法——当一位创业者向投资人解说自己项目的时候,必须回答一个问题:腾讯会不会做这个项目?或者,腾讯如何进入,你如何保证不被“干掉”?
风暴在持续酝酿,不管是新浪王志东,以及其他竞争者,都在不同程度对腾讯指责过腾讯。而腾讯持续突进的战略仍在持续,终于造成了这家企业历史上最大的一系列危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