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妆|调色师"求新",屈臣氏"谋变"( 二 )
网络公开数据显示,调色师约300家门店、覆盖全国超100家城市,在数量和占有率来说排名第一。另外,根据天眼查信息,KK集团(调色师母公司)截至目前已经完成7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超过20亿元。
作为美妆集合店行业领头羊,调色师不止在资金方面有优势,商品品类、服务质量、供应链、渠道均优于传统美妆集合店。
在品类方面,调色师优选热度较高的新锐品牌、小众品牌、超级大品牌,而且基于消费数据保持一月已更新的上新速度和效率,既保证了流量也保证了销量。相比下,传统美妆集合店上新速度慢而且品类相对少。
丰富的产品品类是调色师“诱人”的原因之一。据调色师官方数据,调色师门店覆盖了400+全球热门美妆品牌,超5000款单品,既有UNNY,Canmake等熟知的品,也有海蓝之谜、法尔曼、香奈儿、阿玛尼、迪奥等大牌化妆品。
据《中国美妆集合店行业报告》数据,73.5%的消费者前往新型美妆集合店购物是因为可以买到传统美妆集合店没有的品牌和产品,66.3%和49.5%的消费者会为了现场试用和购买小样而前往新型美妆集合店消费。
在供应方面,调色师与欧莱雅、资生堂、KISS ME等全球30多个知名彩妆品牌达成合作,保证了商品的日常供应。另外,调色师区别于传统美妆集合店的是,其善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来提高供应效率。
在体验方面,调色师门店规模大、颜值高非常适合年轻人来拍照打卡,另外调色师主张自由购物给足了用户消费的空间。此外,调色师不只友好线下购物体验,还上线小程序、入驻饿了么,满足消费者线上购物的需求。
总之,调色师丰富的产品品类、优质的服务水平、强大的供应链实力组成了坚实了竞争壁垒。不过美妆集合店强敌环伺,调色师新颖的运营模式容易被复制,很难保证其未来高枕无忧。
屈臣氏“谋变”
屈臣氏是美妆集合店的鼻祖曾经风光一时。
据屈臣氏官方简介,1989 年屈臣氏在北京开出内地首家门店,2011年在上海开出第 1000 家门店,2014年在天津开出第200家门店,2017年在上海开出第3000家门店,至今屈臣氏在中国内地490多个城市拥有超过4100家店铺和逾 6300万名会员。
只不过屈臣氏辉煌的成绩经不起时间的洗礼,随着电商的兴起主打线下渠道的屈臣氏曾经的先发优势逐渐消耗殆尽。不仅如此,用户需求的改变以及零售产业智能化升级催生了诸多美妆零售巨头,屈臣氏走向了衰落。
更致命的是,2020年疫情汹汹来袭线下零售渠道遭了殃。
财报显示,2020年屈臣氏中国区业绩份额同比下降19%,销售额降至199.84亿港币(约合人民币167.39亿元),远高于整体零售跌幅,此外中国区同店销售额下降21.8%。另外,在中国内地市场,屈臣氏在2020年暂时停业的店铺数量,在2月最高峰时约达2500家,销售额按年下跌78%。
【 美妆|调色师"求新",屈臣氏"谋变"】屈臣氏的改革姗姗来迟。
一来,数字化转型先行。2017年屈臣氏大刀阔斧进行数字化升级,先是猛攻线上推出线上官方店、小程序(屈臣氏云店)等渠道,而后与菜鸟、饿了么等合作拓展外送服务,支持自提、闪送、邮寄等服务,还提供皮肤测试、AR虚拟试妆智能化体验功能,大大优化了运营效率和用户体验。
二来,线下门店改造紧随。美妆品牌少、门店风格老旧、导购员烦人,一直是屈臣氏备受诟病的点,为了契合年轻消费者的审美屈臣氏从三大层面进行门店改造。
首先,屈臣氏缩减国货品牌、自有品牌数量,引入LUNA、the SAEM、I'M MEME等韩国美妆品牌,增加爆款产品提高销量,获取更大的利润空间。其次,屈臣氏采用更潮流的彩妆元素装饰门店,以往蓝白配的传统门店逐渐被取缔,引来年轻人拍照打卡。再有,屈臣氏通过培训重塑门店导购形象,提高导购服务水平。
推荐阅读
- 文义|因砍价总差00.9%起诉拼多多,终于有律师干了大家想做的事
- 乡村教师|马云2022年首次现身,出现在海南某学校
- 国家发改委|企业合规师考试资讯:《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对企业合规师有何影响
- 现实世界|打造系列感的运营设计,设计师要怎么做?
- 架构师|原Facebook技术大牛刘家恺加盟小度,任职杰出研发架构师
- 景鲲|原 Facebook 元老级工程师刘家恺加入小度,担任杰出研发架构师
- ceo|原Facebook元老级工程师刘家恺加入小度,向CEO景鲲汇报
- 经营者|13起经营者集中案被罚、腾讯占9起,律师称是常态化执法体现
- 剪辑师|短视频一站式创作交易平台“神马工场”完成1000万元Pre-A轮融资
- 文案|UI设计师请守住最后一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