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视频版权“零和博弈”困局,YouTube模式走得通吗?

编辑导语:影视剪辑内容已经成为不少人刷短视频时的偏好,而前阵子出台的新规则对短视频影视剪辑的从业者、以及对应用户造成了一定影响。那么在未来,是否能寻找到一种方式,既能实现版权管理,又能为二次创作保留空间?本文做了相应解答,一起来看。

影视|视频版权“零和博弈”困局,YouTube模式走得通吗?
文章插图
“真的很喜欢看剪辑后的视频,一些up主非常懂我们想看什么,比起电视剧中冗长的剧情,up主们的再创作内容简练,配音恰当,下饭必备。”
倍速观看、只看某个演员cut,移动互联网时代,年轻人越来越无法忍受拖沓冗长的注水剧情,短视频追剧成为新型文化消费现象。然而2021年12月15日,被称为“史上最强版权审核”细则发布,短视频追剧或将面临更多挑战。
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布《网络短视频内容审核标准细则》(2021),其中第93条规定, “未经授权自行剪切、改编电影、电视剧、网络影视剧等各类视听节目及片段的”。即,短视频不得未经授权剪辑影视剧。
影视剧剪辑内容,是短视频平台内容生态的重要构成部分。如果新版细则被严格执行,短视频平台上一大批依靠影视剪辑的创作者面临“灭顶之灾”,带有二创属性的影视剪辑作品或许也将会受到严重影响。很多喜欢二创的用户对此表示惋惜,在他们看来,有些二次创作作品属于艺术创作,被屏蔽甚至下架都着实可惜。
版权合规势在必行,然而版权授权问题下,具体现实的问题是否同样值得被关注?
据《中国基金报》报道,北京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常务副院长张平此前发表观点,有的短视频平台的账号生产运营者未经授权,将影视作品进行任意剪辑、切条、搬运、传播等,损害了著作权人的利益。但他同时指出,保护影视版权同时,也要为二次创作留空间,在互联网时代或信息时代,人人都是作者,人人都是使用者,如果都去遵循一对一精准授权不太可能。
不少影视剧剪辑博主反馈,个人博主、影视公司、影视作品数量繁多,且授权机制、价格等不透明,完全取得授权存在困难。
影视剪辑并非天然站在原片的对立面,有时候其实还可以起到反哺原作的作用。很多用户因为影视剪辑内容而对原作产生好奇,继而转化成为原作用户。
当新的内容消费习惯养成,新的内容供给出现,影视版权问题,是不是存在另一种版权合规可能,让天下无版权可侵?海外Youtube版权管理模式是否可以被拿来借鉴?
一、视频内容效益最大化的困局在短视频平台上以“影视剪辑”为关键词搜索,可以搜出几百个以剪辑影视剧为生的创作者,其中不少创作者粉丝在千万量级。这些创作者的出现,一方面是出于商业逐利的目的,一方面则是因为解决长视频内容水化问题,满足了年轻用户的内容消费需求。
典型的是在抖音拥有6100万粉丝数的“毒舌电影”,作为头部账号为用户提供了独家解读、经典解析等诸多有趣内容,而且时常被选为院线电影的宣传阵地。凭借行业影响力,毒舌电影较早解决了影视版权问题,并形成内容出版方和原片发行渠道共赢的局面。
然而,不是所有影视作品剪辑都能顺利获得版权授权。不少创业者确实存在版权观念淡漠的问题。
还有很多时候,版权授权机制、授权价格不透明,完全取得授权存在一定困难。
不少创作者具备一定的版权自觉,会在剪辑影视剧前,提前获得版权方授权。然而这部分创作者面临的行业痛点是,即使他们有意识得到版权方授权,有时候却苦于无法联系上版权方,或是天价版权费的尴尬局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