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人魔窟:二战时有多少中国人死于纳粹集中营?( 二 )


布痕瓦尔德集中营里的中国人
(2005年)4月10日,在布痕瓦尔德集中营档案馆工作的一位女士热情接待了采访人员,并展示了一份从数据库中查找到的有关3名被关押中国人的有关档案材料 。
此前,采访人员曾在集中营负责人那里得知,时至今日,在集中营能够收集到的死难者档案中,大约只有3万多人的信息,而真正的死难者人数约为5.6万 。因此,不能确定其中是否有中国人 。
面对由档案馆工作人员提供的3个曾经被押中国人的档案,采访人员希望能够了解到他们在集中营被解放后的命运如何,但遗憾的是档案中并未留存更详细的说明 。从档案资料看,这3名中国人是从其他地区转到布痕瓦尔德集中营的,他们当中有2人明确是政治犯,即在当时从事了反对纳粹政权的活动;另外1人被注明是遭驱逐者,但很有可能也是出于政治原因 。至于是否有中国人以苏军战俘的身份被关押,则无从查证 。
采访人员研究了3名中国人的档案材料,并根据档案纪录的姓名拼音,记下了他们的名字和出生地等信息,分别是:WanLiLei,1897年12月25日生于中国山东,职业是锁匠和鞋匠,1943年9月19日被解押到布痕瓦尔德,1944年7月23日被转送它地,政治犯;JoTonTschau,1914年生于中国浙江,职业是厨师,1945年2月6日被解押到布痕瓦尔德,政治犯;WuChungMing,1912年12月22日生于中国浙江,职业不详,开始被关押时间不详,1943年12月13日被转送它地 。
从年龄分析,这3名中国人如能躲过大屠杀并存活至今,也已是年近百岁的老人了 。但考虑到当年的战争环境,他们尚在人世的可能性很小 。
汉堡明日集中营里的中国人
20世纪初,从中国回来的欧洲商船渐渐多了起来,很多中国船员的妻子也跟着四处漂泊 。日子久了,有些船员的家属因为疾病或生小孩,不能再随船队出发,就暂住汉堡,在首饰街聚集 。当1921年中国领事馆建立时,首饰街一带已居住了2000多名华人 。当时的《汉堡晚报》称这一带为“小中国” 。
百名中国人逃离纳粹魔掌
首饰街华人的生活越来越红火 。1929年10月,来自浙江宁波的老海员陈纪林,在唐人街成立了德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国协会——“水手馆” 。不过好景不长,随着1933年希特勒的上台,华人的噩梦开始了 。
1939年前后,纳粹政权逐步加大对移民的迫害 。
1944年5月初,“水手馆”陈纪林接到纳粹内线的密信,说纳粹准备向中国人动手 。他紧急告知了当地华人,几日内,100多名中国人逃离唐人街 。1944年5月13日,秘密警察以凭空捏造的“通敌罪”将首饰街的中国人全部逮捕,投进位于威廉斯堡的“明日集中营” 。
140多名华人集中营受凌辱
虽然唐人街几乎被毁灭,但有一家名为“香港饭店”的小旅馆,至今仍延续着百年前“汉堡小中国”区的历史 。旅馆不大,只有一层楼,总共加起来不到15间客房 。50多岁的女店员布基特指着墙上挂着的两任旅馆老板的照片,向人们讲述起旅馆创始人张先生的故事 。
在纳粹当局于1944年展开的“中国行动”中,张先生也未能幸免 。在狱中,中国人遭受严刑拷打,部分人不堪重负和凌辱而死,但凭借坚强的毅力和不懈的抗争,张先生与其余140多人活了下来 。战后,他们重获自由 。然而,由于战争重创,中国人都纷纷离开了汉堡,只有张先生等少数人留了下来 。
张先生重新盘下“香港饭店”,克服重重困难后,几乎以一己之力延续着唐人街的历史 。战后,曾经以来往汉堡的中国旅客为主要客源的旅馆生意,因中国人的离去变得举步维艰 。张先生闯过了一道道难关,将“香港饭店”的生意坚持下来,并操持得有声有色 。
1983年,张先生去世之后,这家旅馆由他的女儿接管 。现在,这家“百年老店”虽然经历诸多风雨飘摇,却仍然稳稳地屹立于“小中国”区的街角,接待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旅客 。
朱德元帅女儿回忆集中营里的黑暗岁月
德国法西斯6月22日向苏联发动了战争,侵略的铁蹄踏上苏联的国土,我们疗养的地方首当其冲成了沦陷区 。顷刻间,远离祖国的我又失去了革命的“家” 。
疗养院的孩子里,只有两个是中国孩子,我和张闻天的儿子 。他仗着男孩胆大,趁黑夜逃出了疗养院,想跑回莫斯科,可被无情的炮火炸死在途中,那年他才12岁 。这是我后来离开德国集中营,回到苏联才知道的 。
没有多久,我们十多个夏令营的孩子被德国鬼子塞进闷罐火车,押往德国境内 。火车整整走了一个星期,挤在臭气熏天、瘟疫蔓延、死人病人成堆的囚车里,我都麻木了,不知道哭泣,不知道害怕,也不知道死活,直到下火车,站在刺目的阳光下,看见自己的影子在晃动,这才相信自己还活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