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崇祯执政手腕有多差,从他的个人失误入手,探析明王朝的覆灭原因

我们都知道这样一句话:“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这句话可以说概括了整个历史的发展趋向,只要人类在发展就会有历史,而对于当下的人们更重要的当然是为了未来能够生活得更好,但怎么能够更好呢?
未来是没办法借鉴的,而过往的几千年的历史便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经验 。
而对于明朝灭亡的悲剧,有着种种的说法,有人说是收税过重导致民怨,也有人说是后金也就是后来的清朝的强大,也有人说是明朝本身的腐败,但不管怎么说,似乎明朝灭亡都是大势所趋,今天我们从另一个方面试着探析一下明王朝的覆灭,那就是崇祯帝的个人失误 。
崇祯|崇祯执政手腕有多差,从他的个人失误入手,探析明王朝的覆灭原因
文章图片

图4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我们知道明末还是有着很多善于带兵打仗的将领的,比如孙传庭、洪承畴等人一度俘杀闯王高迎祥,致使李自成仅剩十八人;
对外,辽东战场上,袁崇焕打败努尔哈赤,差点俘获皇太极使其不敢再正面发起强攻 。但是往往他们都得不到重用,不是被人诬陷就是被敌人设计杀害,这些都跟崇祯帝不会用人有关,如果这些将领能够得到重用,而不是一些只会在后面拍马屁的小人手握重权的话,明朝说实话真的不会那么容易就被清朝击败 。
崇祯帝让真正的人才远离权力中心,但是却让无用之人身居要职,这就导致朝廷乃至全国变得一盘散沙根本没有丝毫的凝聚力,组织上更是一片混乱,于是在在这样的组织结构下,哪怕是再好的战略与时机也是枉然 。
谋略不足?
在当时的明朝有着好几个势力,这些势力有着很大的权力,其中以两大集团的势力最为显著,可以说任何一方都决定着明朝未来发展到额方向,其中之一便是以魏忠贤为主的宦官集团,还有以东林党人为主的士人集团 。
身为皇帝肯定是要想办法去调和这些势力的,使得他们有一个比较好的平衡,相互制约,不让任何一方独大,而一旦造成这样的情况,将会毫无疑问的导致国家的不稳定从而走向衰落,哪怕是皇帝也没办法改变 。
崇祯|崇祯执政手腕有多差,从他的个人失误入手,探析明王朝的覆灭原因
文章图片

图5
而在当时,崇祯帝因为谋略不足,也没办法很好地调和两者之间的关系 。
【崇祯|崇祯执政手腕有多差,从他的个人失误入手,探析明王朝的覆灭原因】东林党人和宦官集团一向水火不容,双方之间都是互有争斗,但都没办法完全的占据一定的上风,魏忠贤为主的宦官集团在崇祯帝还没有当皇帝之前就权势滔天,甚至魏忠贤自称为“九千岁”,可见其势力之大 。
在崇祯帝做了皇帝之后对于魏忠贤是极力的打压,根本不允许这样一股把持朝政的力量存在,于是想方设法削弱魏忠贤的力量,最终以魏忠贤为代表的这股宦官集团被打压了下去,但是没想到以东林党人为主的士人集团却蒸蒸日上,在各个方面都影响着朝廷 。
在魏忠贤死后宦官集团地位就开始急剧下降,形成东林党一家独大的局面,这就使他们无法得到另一股势力的制衡,很容易扰乱朝政并引导皇帝推行一些错误的政策 。
据《明史》记载:“天下清流之士群相应和,遂总目为东林 。凡忤东林者,即共指为奸邪 。”就是说当时东林党人的势力权利非常的大,凡是不是自己阵营的人都当成了死敌,甚至想着报复,这也可以看出当时明朝末年东林党结党营私有多么严重 。
观念固执?
当时明朝的首都在北京,在明朝皇帝的观念中有这样一种说法叫“天子守国门”,就是说哪怕到了最后一刻天子也要跟着首都一同存亡,当时闯王李自成已经打破首都,崇祯帝上吊自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