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_历史|1656年3月3日,俄国使节首次来到清朝,他在那里看到了什么?

俄罗斯在明朝万历年间曾经派遣佩特林使团来华,但因没有携带贡礼而未得到觐见皇帝的机会,所以那还不能算是两国间的正式交往 。中俄两国政府间的正式交往开端于清朝初年的巴依科夫使团访华 。
俄罗斯_历史|1656年3月3日,俄国使节首次来到清朝,他在那里看到了什么?
文章图片

边城喀普喀所出售的各种物品都很贵,面粉、小米和熟燕麦粉等,我们购买每普特花了一两银子,买3头小牛分别用去6、7、8两银子 。”从巴依科夫的描述中推测,喀普喀可能就是如今的张家口,而且那里当时的物产并不丰富,贸易也不发达,所以物价很贵 。
巴依科夫在喀普喀等了近十天,2月20日(俄历),皇帝的圣旨终于到了,还派来两名官员,命令他们进北京,第二天,他们就上路了 。
巴依科夫是如此描述沿途景物的:“按牧民那样走法,从边城喀普喀前往汗八里是7天,沿途共有18个城镇,多数是用砖砌的,有几个虽是土城,但城楼还是用砖砌后刷石灰的 。城楼都不开窗户,仅在顶上有天窗和枪眼 。在城楼和城墙上不见有枪炮,但城门口有士兵站岗,他们的武器是三筒步抢,枪是铁的,没有枪栓,只有约半俄尺长;长仅一俄尺的小铁炮,还有橡木棍、长矛、佩刀等等 。可是各城镇都没有大炮 。河上都架有石桥,是用天然石建的,十分雅致 。但是河都不大 。
各城镇都有各种瓜果蔬菜 。每个城门口都建有两三个哨堡 。长官外出时,前面有人为他们打着大黄布伞 。在他们左右两侧也各有一两个人手里握着顶端漆成金色的大棒,一边走一边用他们的话大喊,不知在喊些什么 。长官由4个人或6个人抬着,坐在由两根杠子架着的小房子里 。”
根据当年佩特林使团在明朝时进北京时的记载,再对照巴依科夫的这段记叙可以发现,清朝时进京沿途的城防和武备远不如明朝 。明朝时城墙和城楼上都有大炮,而到了清朝,呼和浩特根本没有火枪火炮,张家口一线的城防武器只有简陋的三眼铳和一些小铁炮 。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清朝与那一带的蒙古人是同盟而不是敌人,而在明朝时,那里是九边重镇,是边境防御的重点 。
3月3日(俄历),巴依科夫一行来到北京城外,清朝派了10名官员在一座喇嘛庙前迎接他,刚一见面,就在礼节上发生了不快 。
清朝官员要求巴依科夫在庙前下马,并对着庙门跪拜磕头 。被他拒绝了,他说:“还没有见到皇帝就叫我跪下磕头,这不符合我国的习惯 。在我国,见大沙皇的规矩是:站着,脱帽向他鞠躬 。”
俄罗斯_历史|1656年3月3日,俄国使节首次来到清朝,他在那里看到了什么?
文章图片

这时有人送来黄油奶茶,并告诉他这是皇上赏赐的茶 。但巴伊科夫并没有喝,他抱歉地说:“按我们基督教规定,现在正值斋期 。”
清朝官员很不满地说,如果你真是沙皇派来见觐见皇帝的,那至少要懂得礼节,应当把茶接过去!于是巴伊科夫先接过茶碗,然后再把它递回去,清朝官员默认了他的这一行为,并带他们进入北京,前往下榻处 。
当他们进入北京城门时,巴依科夫见到在城门右侧架着三尊小铜炮,都只有一俄尺半长;通过城门后,又在城楼里边见到左、右两侧各有两尊同样的炮 。
俄罗斯_历史|1656年3月3日,俄国使节首次来到清朝,他在那里看到了什么?
文章图片

他们骑马进城后,走了三俄里左右,来到供他们居住的驿馆 。巴依科夫说这个驿馆只有两间石头筑的厅堂,上面有天花板,椅子上铺着草编的垫子 。当天,负责接待的衙门按一般标准给他们配发了食物,有羊、鱼、酒、牛肉、茶叶、面粉等等 。看来清朝为了显示大国气度,在招待外国使节时还是比较慷慨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