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分类的三种方式:按用途、按统计方式和按时效分类( 三 )


  • R:如历史数据中80%的用户最近访问<90日为“近”,用户最近访问>=90日为“远”。
  • F:如历史交易订单量80%的用户订单量<10单为“低频”,订单量>=10单为“高频”。
  • M:如历史交易订单金额80%的用户交易金额<2000元为“低额”,交易金额>=2000元的为“高额”。

标签分类的三种方式:按用途、按统计方式和按时效分类
文章插图
客户类型可划分为:
  • 重要价值客户:R↑ F↑ M↑,消费金额、消费频次大且最近有消费的用户,则为优质客户;可倾斜更多资源、提供VIP服务、专属客服通道、个性化服务
  • 重要保持客户:R↓ F↑ M↑,消费金额和消费频次大,但最近无消费,需要唤回;可提供有用资源,通过续订或更新产品赢回他们
  • 重要发展客户:R↑ F↓ M↑,消费金额大,且最近有交易,但消费频次不高,需要重点识别;可交叉销售,提供会员/忠诚计划,推荐其他产品
  • 重要挽留客户:R↓ F↓ M↑,消费金额大,但消费频次不高且最近吴晓飞,此为最潜在有价值的客户,需要挽留;可采取push消息触达,回访等措施,来提高留存率
  • 一般价值客户:R↑ F↑ M↓,消费频次高且最近有消费,但消费金额较小;需要进一步挖掘,向上销售更高价值的产品
  • 一般保持客户:R↓ F↑ M↓,消费频次高,但最近无消费且消费金额较小;可向上销售更高价值的产品
  • 一般发展客户:R↑ F↓ M↓,最近有消费,但消费频次及金额较小;可按消费类型推荐其感兴趣的产品
  • 一般挽留客户:R↓ F↓ M↓,无消费的新用户;可开展活动,免费试用,提高客户兴趣,建立品牌认知度
3) 预测类标签
预测类标签,基于现有事实及规则无法得出,需要运用决策树算法、贝叶斯算法等进行数据挖掘与训练,得出标签预测结果。
预测类标签复杂度高、开发周期长、开发成本高,且需要算法工程师参与,通常此类标签的占比较少。
3. 按时效分类按时效分类,可分为静态标签、动态标签,方便业务人员在需求提出时做好时间维度的限制,同时方便开发人员在标签更新时,设置静态标签的更新时间更长,提升数据产出效率。
1)静态标签
静态标签通常用于描述固有属性,不随时间的变化而改变,如性别、身高、体重等。
2)动态标签
动态标签需要动态更新,来保持标签的有效性,如近7天购买次数、近30天加购次数等。
二、标签分级随着标签的增多,当标签数量发展到成百上千量级时,业务方要从中找一个标签就会十分困难。所以标签在建设初期就需要进行分级分类的管理,就像整理电脑文件夹一般,分类清晰的标签更便于查询使用。
标签常用的分级结构为:一级标签、二级标签、三级标签、四级……逐级往下分。
标签分类的三种方式:按用途、按统计方式和按时效分类
文章插图
注意:建设初期要注意的是层级不必生搬硬套、划分过细,根据标签建设实际情况划分即可。如果公司只有几十个标签,则划分至二级足矣,过细反而累赘。
草帽小子,数据产品经理一枚;用户画像、埋点、指标体系、BI、广告投放等系列作者;《大数据实践之路:数据中台+数据分析+产品应用》作者;“数据人创作组联盟”成员。
本文由@一个数据人的自留地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