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蒙古|越改革越贫穷:折腾100多年后,蒙古终于变成了沙尘暴中心( 二 )


外蒙古|越改革越贫穷:折腾100多年后,蒙古终于变成了沙尘暴中心
文章图片

但这也同时也刺激了蒙古轻工业和食品工业的发展 , 蒙古政府组织开荒发展农业 。并逐步实现了粮食自给 。蒙古开始从一个纯畜牧业国家向一个轻工业、种植业与畜牧业并举的多元经济转化 。
可是好景不长 , 二战打完了 , 强大的苏联开始搞所谓的“经济互助会” , 强调“国际分工论” 。
蒙古再次沦为单一的矿产和羊毛等资源提供国 , 原本发展势头较好的轻工业也是“寿终正寝” 。
外蒙古|越改革越贫穷:折腾100多年后,蒙古终于变成了沙尘暴中心
文章图片

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援建项目却又是偏重矿产品和畜产品的粗加工 , 所以自然蒙古也就没有发展机械制造、钢铁冶炼和国防工业的能力了 。
但始终是背靠大树好乘凉 , 在苏联强盛的那段时间里 , 蒙古的日子过得还算不错 。可人算不如天算 , 强大的苏联突然解体了 。
蒙古的经济体制改革:越改越糟
在苏联解体之前 ,蒙古外贸额中约50%是与苏联之间的贸易 , 而蒙古要从苏联和“经互会”国家的进口商品 , 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苏联的金融贷款 。
苏联的解体和经互会的解散 ,对蒙古的外贸直接造成了重大影响 ,过去靠苏联贷款运转的货品交换已无法维持 。
外蒙古|越改革越贫穷:折腾100多年后,蒙古终于变成了沙尘暴中心
文章图片

苏联已经自顾不暇
苏联不再购买蒙古原材料和畜产品 , 而蒙古国尚未建立起新的出口渠道 , 出口困难使蒙古资金短缺而无法实施生产和人民生活所需的进口 。
过去用苏联贷款从苏联进口商口的渠道也不复存在 ,这就使长期在“经济一体化”模式下高度依赖进出口商品交换的蒙古陷入了困境 。
遇到困难怎么办?改革啊!可是蒙古的改革和东欧旧有的苏联加盟国一样都是以失败告终 。
【外蒙古|越改革越贫穷:折腾100多年后,蒙古终于变成了沙尘暴中心】1991年蒙古国开始实施财产私有化 , 合作社和国有牧场的牲畜的绝大部分作价归牧民所有 。
外蒙古|越改革越贫穷:折腾100多年后,蒙古终于变成了沙尘暴中心
文章图片

但是由于担心牧民之间因争夺牧场发生矛盾与冲突 , 所以牧场私有化始终没有进行 , 大多数牧民仍然过着传统的游牧生产方式 。
这种体制势必鼓励牧民无限制地增加牲畜 , 因为牧场是国家的使用要交钱 , 而牲畜是自己的能换钱 。
这最终的结果就是牧民们“竭泽而渔” , 让牲畜将原有的天然牧场给啃个一干二净 , 环境遭到了极大破坏 。
外蒙古|越改革越贫穷:折腾100多年后,蒙古终于变成了沙尘暴中心
文章图片

与畜牧业相比 ,国营农场在私有化过程则遭受了更为沉重的打击 。私有化的第一个后果就是大量原国营农牧场工人流失 , 却又因为无法经营个人农业而流落街头 , 使得当时蒙古牲畜数量大幅度降低 。
第二个后果是在组织瓦解、技术人才和劳动力大量流失的同时 ,几十年投资建设的农业基础设施遭到破坏 ,大量农田弃耕荒芜 ,造成粮食、土豆、蔬菜的产量逐年下降 。
这一来二去 , 蒙古国出现巨大的粮食缺口 , 怎么办?还是老办法卖矿!蒙古政府和外国企业签订了诸多投资协议(说是投资 , 其实就是开矿) 。
但采矿业的繁荣也给蒙古的生态带来巨大的代价 , 无休止的采矿活动导致了本就珍贵的水资源流失、水位下降 , 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 土地沙漠化 , 还一路演变成为沙尘暴中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