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元末第一猛人:差点杀死朱元璋,后来却出家为僧( 二 )


朱元璋|元末第一猛人:差点杀死朱元璋,后来却出家为僧
文章图片

▲沔阳三蒸,图源:图虫创意 。
所以,在倪文俊兵败出走黄州时,陈友谅最初还是按照自己原先“兄友弟恭”的人设,好好安抚了倪文俊一番 。
但是,陈友谅毕竟是自小就抱着“天命之子”思想的野心家,如能借机吞并倪文俊的兵马,则自己离大富大贵的人生巅峰更近一步了 。如此天赐良机,他又怎能放过呢?
从倪文俊踏入黄州城那一刻起,他的人头就被锁定了 。
果不其然,陈友谅很快扯下伪善的面纱,磨刀霍霍向老大 。站在大义的角度,结果了这个带他入行的老前辈的性命,并趁机吞并了倪文俊的部队,取代了倪文俊的地位,自称平章政事,成了天完皇帝徐寿辉的新“头马” 。
尽管这些场景发生之时,史书记载并未见张定边的身影,但这个与陈友谅同时期加入红巾军的沔阳老乡想必参与其中 。正是这些红巾军内部斗争的见证与支持,才有了后来张定边的一战成名 。
朱元璋|元末第一猛人:差点杀死朱元璋,后来却出家为僧
文章图片

徐寿辉也确实是个“扶不起的阿斗”,经历了自家兄弟倪文俊的背叛后,对政权内的兵权掌控却仍旧处于放任状态 。这样,取代了倪文俊的陈友谅,很快又做起了天完政权的新任“曹丞相” 。
陈友谅不是倪文俊,从一开始,他的目标就很明确:我就是要当皇帝,那才是真正的大富大贵 。
朱元璋|元末第一猛人:差点杀死朱元璋,后来却出家为僧
文章图片

▲陈友谅,图源:影视截图 。
在逐步收拢南方红巾军兵马的同时,他的野心再次撑起那把沾满老大鲜血的屠刀,狠狠地朝天完政权一号人物徐寿辉砍去 。
至正二十年(1360年),陈友谅杀徐寿辉代之,改国号为“汉”,取年号“大义” 。至此,陈友谅变成了当时长江以南实力最强的红巾军首领,成就了人生初级阶段的大富大贵 。
在他身边跟随多年,被极度信任的张定边,自然成了新政权中掌管兵马的太尉 。
只是,元朝不断衰落,天下格局也被打乱 。从总体上看,当时天下最大的两股敌对势力是:大元帝国VS红巾军 。但不是所有头绑红巾、焚香聚众、自称“香军”的造反者都同属一脉 。乱世发展到这种程度,总要有一个关键人物,站出来振臂一呼,开启一个新的时代 。
陈友谅认为,受到时代召唤的天命之子必然是他 。殊不知,在他举起屠刀相继灭了老领导倪文俊和徐寿辉后,曾经在他身上出现过令兄弟们信服的大义,早已荡然无存 。
而此时,几乎与他一起成长的老对手朱元璋,却在另一部红巾军中混得风生水起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举措,让朱元璋掌握了所谓的“大义” 。随着朱元璋大军攻陷集庆路(今江苏南京),并将集庆路改名应天,作为新根据地,陈友谅与朱元璋的大战就进入了你死我活的阶段 。
征伐天下,说白了就是抢地盘 。朱元璋的根据地应天,位于长江下游出海口的位置 。在它的西边,是以长江中游为大本营的陈友谅 。而稍南则是以平江(今江苏苏州)为“龙兴之地”的张士诚 。附近还有方国珍、陈友定等人的部队 。
至正二十年(1360年),陈友谅正式发动攻打朱元璋的战争 。从此,张定边频繁活跃于历史舞台 。
朱元璋|元末第一猛人:差点杀死朱元璋,后来却出家为僧
文章图片

只不过,好兄弟陈友谅的首战,着实打得不咋地 。
因为先前陈友谅已经当着众人的面宰了原天完皇帝徐寿辉,篡位自立,导致原先忠于徐寿辉的部分将领心存芥蒂,打仗自然不给力 。开打没多久,就阵前倒戈 。他们声称陈友谅悖逆不道,一言不合,直接跑到朱元璋军中投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