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露|筑牢个人信息安全屏障( 三 )


自治区公安厅网安总队民警说,教育、医疗、保险、房地产等领域企业机构极易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尤其是信息管理岗位的工作人员,容易利用职务之便窃取大量公民个人信息,贩卖给网络黑产犯罪团伙。这些机构、单位应切实承担起网络安全保护主体责任,履行好网络安全等级保护、违法有害信息处置、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等法律义务,全面铲除清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滋生土壤,从源头上遏制公民个人信息被非法利用高发态势,切实保障公民的个人信息不受侵犯。
释法条
用法律维护切身利益
个人信息泄露带来的危害,小到广告骚扰电话,大到网络诈骗、隐私侵犯、人身安全威胁等,对受害人的人身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隐患。2021年8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个人信息保护法》,将于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专门法律,加强了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保障,也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认定提供了法律依据。
宁夏天器律师事务所律师张雯告诉采访人员,针对“大数据杀熟”等热点问题,《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指出,禁止大数据杀熟,不得对个人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行不合理的差别待遇;在图像采集及个人身份识别条款的基础上,扩大了禁止行为的范围,强调了收集的图像及身份识别信息不但不得公开或者向他人提供,而且不得用于其他目的。
企业在使用用户数据前,必须按照规定以显著方式、清晰易懂的语言,真实、准确、完整地向个人告知信息的处理目的、处理方式、种类、保存期限等事项。必须在符合《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的七种情形之一的情况下使用用户数据。应当始终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和诚信原则,并且应当在告知的处理目的、方式、范围内使用。若涉及《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的敏感个人信息的,应当另行取得个人的同意,并告知处理敏感个人信息的必要性以及对个人权利的影响。使用不满14周岁未成年人个人信息的,还应当取得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同意。应当切实保障个人行使法律赋予的知情权、复制权、删除权等权利。任何企业都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天盛律师事务所律师崔建军表示,《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如果发现自己的信息被泄露,应该积极地投诉,网信管理部门、市场管理部门等相关管理机构接受这个投诉后,再进行调查、查处。对于人脸识别,《个人信息保护法》也提出了明确规定,在公共场所安装图像采集个人身份识别设备的时候,其出发点必须要维护社会公共安全,而不能用于其他目的,要符合国家法律规定,而且在安装时要设置明显的提示性标识。
宁夏大远律师事务所律师牟君说,在司法实践中,法官对个人信息类型的认定主要包括:身份信息、财产信息、行联信息、通信信息、交易信息、教育信息等。《刑法修正案》明确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即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单位犯前三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规定处罚。
“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越来越完善,我们应该学会使用法律武器捍卫自身权益。”牟君说,公民一旦发现网络运营商有泄露用户个人信息、非法出售个人信息等行为,可以向当地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举报;也可以向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追究泄露个人信息主体的民事责任;当犯罪分子利用个人信息进行电信诈骗等犯罪活动时,受害人还应积极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寻求帮助。(采访人员 智 慧 李 锦 张 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