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友谅|陈友谅:生逢乱世的英雄,更有实力夺天下,为何给朱元璋做了嫁衣
历史,成王败寇 。关于这一点,元朝末年的朱元璋、陈友谅便是一例经典 。
在那个风云际会、群雄逐鹿的时代,陈友谅用勇气和胆魄差点开创了宏图霸业,可惜历史没有选择他,他的轰轰烈烈反而为朱元璋做了嫁衣 。
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个结局,陈友谅的父亲陈普才曾作过断言 。《明史.陈友谅传》记载:
友谅之从徐寿辉也,其父普才止之 。不听 。及贵,往迎之 。普才曰:“汝违吾命,吾不知死所矣 。”
意思是:陈友谅跟随徐寿辉(造反),父亲坚决阻止 。陈友谅不听 。自当上大元帅后,前去家乡迎接父亲,没想到父亲却对他说:
你不听我的话,我如果随你而去,不知道会死在哪里 。
父亲的话一语成谶一一一这或许就是陈友谅的宿命 。
陈友谅到底是个什么样?接下来,请允许我调阅些史料,力图还原那些年的真实 。
文章图片
陈友谅影视剧照
04
天完国即将迎来陈友谅时代 。
自执掌军权后,从第二年起就大杀四方,攻安庆、破龙兴、瑞州、取邵武、吉安,亲自领兵得抚州,不久又取建昌、赣、汀、信、衢州等地,一路功城拔寨、势如破竹 。
陈友谅具有很高的军事天赋,知人善任,另外还有一样与身俱来的看家本领一一一勇敢、心狠手辣、甚至胆大妄为一一一这就是他可以纵横驰骋的主因 。
接下来,陈友谅计划拨除身边的钉子一一一以图谋不轨罪杀掉了赵普胜,不料,杀鸡儆猴却意外带来了蝴蝶效应,丁普郎和傅友德自知不是他的对手,转身渡过长江,投奔北方的朱元璋去了 。
丁、傅二人的离开,陈友谅并不意外,强大的自信告诉他:一切尽在掌握 。此时,前进路上只有一个障碍了,而这个障碍就是徐寿辉 。
不如和他一起去战斗吧!
1360年6月16日,请大家记住这个日子 。这一天,陈友谅率十万大军挟持着徐寿辉顺江而下,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被朱元璋占着的采石矶 。
午后,陈友谅邀请徐寿辉去郊外的五通庙祭神,徐寿辉分明知道是个陷阱,但此时已身不由己 。《明史.陈友谅传》记载:
进驻采石矶,遣部将阳白事寿辉前,戒壮士挟铁挝击碎其首 。
铁锤砸破了徐寿辉的脑袋,米秒之间,徐寿辉脑浆迸裂,天完时代彻底划上句号 。
徐寿辉输在哪里呢?
第一:才大志疏,假似一腔抱负,没有根本的宏图大计;第二:缺乏主见、无力驾驭下属,从开始的“遂推”就注定了悲剧;第三:贪图安逸、乐于享受,仅占方寸之地就开始建国,自诩皇帝,当然会被元军和将帅射成马蜂窝 。
徐寿辉倒下了,但他的失败却为后来的朱元璋提供了有力的借鉴,所以朱元璋毫不犹豫地听了朱升的建议,这个建议就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
谁说中国古史无哲学?我想,朱升醒来一定会扇他耳光 。
文章图片
【陈友谅|陈友谅:生逢乱世的英雄,更有实力夺天下,为何给朱元璋做了嫁衣】陈友谅影视剧照
05
继续陈友谅 。
采石矶的那个下午本来天气睛好,所以陈友谅:
以采石五通庙为行殿,即皇帝位,国号汉,改元大义 。
陈友谅无可争议地成了南方红巾军的领军人物,不过,改元“大义”颇有些讽刺意味 。因为日后他将重蹈徐寿辉覆辙,只是他要壮烈得多,在笔者看来,陈友谅除了是条硬汉外,终不负英雄本色 。
倒是登基典礼出了点意外 。《明史.陈友谅传》记载:
会大风雨,群臣班沙岸称贺,不能成礼 。
推荐阅读
- 宋福金|乱世逆袭的陪嫁丫鬟,小姐是嫔妃,她却成为了皇后
- 李豫|开启晚唐乱世的第一罪人唐代宗功劳堪比唐太宗,这是真的吗?
- 苏定方|从护卫乡民到追随唐朝,苏定方如何立足乱世,屡立战功表现出色
- 吕布|三国乱世中,真正的猛将是谁?吕布真的能排第一么?
- 三国|三国乱世是因为汉室衰微吗,看看当时汉室的势力有多大
- 曹操|被骂1800年的乱世枭雄:善良要有锋芒,纯洁要有智商
- 中原|遭遇乱世、重税时,为什么古人不去人烟稀少的地方避难?
- 朱元璋|得天下一大半的陈友谅为何会迅速输给朱元璋?朱元璋亲自给出要点
- 陈友谅|陈友谅:六十万大军攻洪都,八十余日城未破,他到底输给了谁?
- 皇甫嵩|平定黄巾之乱的三位名将,为何在乱世中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