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周期|从增长黑客到流量地图,关于增长的4个核心思维(四)

编辑导语:近来互联网的系列动作,如微信开放外部链接跳转等,意味着互联网又迎来了一个更富有竞争力的阶段。在这样的环境下,运营人员应当如何做好流量运营,进而推动用户增长?本篇文章里,作者从用户全生命周期、产品生命周期两大维度对流量运营进行了总结,一起来看一下。
生命周期|从增长黑客到流量地图,关于增长的4个核心思维(四)
文章插图
最近有一个重磅的政策信号:9月9日,工信部提出有关即时通信软件的合规标准,要求限期内各平台必须按标准解除屏蔽。政策刚下发,QQ、微信就率先开放了打开/跳转外部链接的限制。这对互联网公司来说意味着更开放的竞争环境,而对于运营人来说,这意味着“流量井喷”的再次到来。
就好比:之前手机上的这些超级APP就像一个个拥有庞大私域流量的“孤岛”,现在开放外部跳转后,就仿佛在各“孤岛”之前构筑了一个个连接的“桥梁”,让私域间的流量得以更便捷更快速的流动。这对于做增长业务的运营同行来说,绝对是一个难得的福音。
在这波红利来临之际,我们需要准备好什么样的“粮草”,才能让我们在增长的竞赛中实现弯道超车呢?
我认为掌握4个增长核心思维十分重要,即:用户运营思维、活动营销思维、数据思维和流量思维。
前面三篇文章分别讲了用户运营思维、数据思维和活动营销思维,感兴趣的可以看看我往期写的文章。本篇文章重点要讲的是关于增长的第四个核心:流量思维。
为何要将流量思维作为增长的核心思维放在最后讲呢?

  • 一是流量思维是运营的一个全局思维,必须建立在用户、数据和营销之上;
  • 二是因为流量思维是运营的一个高阶思维,需要运营人先具备全栈的运营基础能力,才能从整体去做流量策略。
对于流量的运营,抽象出来看,就是对产品供给和用户需求之间实现平衡发展的“艺术”。产品供给不足,就会导致流量过剩;用户获取不足,就会出现流量缺口。所以流量运营往往和公司的商业决策、发展规模有着内在的联系,一个优秀的高阶的运营者往往是公司实现业务平稳快速发展的“核心股”。
但对于我们“打工人”角色的普通运营人来说,不必上升到公司战略决策层的思维高度,只需要先构筑好我们对用户流量运营的基础性认知即可。
一、从用户的全生命周期运营,看流量运营从用户侧狭义来看,流量运营的工作即是对用户的全生命周期运营。
生命周期|从增长黑客到流量地图,关于增长的4个核心思维(四)
文章插图
从用户的生命周期来看,一共可以分为6个周期:潜客期、新手期、活跃期、价值贡献期、流失召回期、续费期。
具有一定规模的平台都会将这6个周期安排专业的运营来独立负责相关的工作,将这用户的生命周期分这么细,原因在于要从整体流量盘活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1. 潜客——新手期只做新客获取,不管新客进来后的教育培养和激活,新客次日和7天的流失率是惊人的。凡是做过用户拉新的运营人应该都深有体会,好不容易花大笔预算拉进来了用户,在没有很好的交互体验或者激活策略背景下,结果发现次周留存率“腰斩”,这不仅造成了成本上的浪费,还会形成市场的负向口碑。所以新手期的开源很重要,用户的激活转化也一样重要!
生命周期|从增长黑客到流量地图,关于增长的4个核心思维(四)
文章插图
2. 活跃期用户的活跃根据产品消费频次的不同,会有不同的周期性。比如娱乐类、内容类的APP占据的是用户碎片化时间,活跃频次上可以看日活;而一些工具类或者电商类的APP,用户的及时性需求和消费周期都是有一定时间间隔的,需要以周活甚至是月活来衡量。所以日活并不是考核活跃的唯一指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