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语|互联网语言大退化
编辑导语: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基于网络平台之上的互联网语言也经历了一系列嬗变,有人对当下的网络语言现状显出悲观预测,那么,互联网语言真的在退化吗?本篇文章里,作者对互联网语言的发展脉络做了一番梳理,不妨来看一下。
文章插图
虽然后来看有些做作的嫌疑,但很多年里,大家还是把《大明宫词》的台词奉为上品的。但想象一下,若是太平初遇薛绍用的是网络语言:
“元宵灯会绝绝子,本公举买了一串爆浆芝士麻薯糖葫芦准备暴风吸入。一个面罩男踩了我的小jiojio,痛得当场无语子,夺笋呐。他口音很可耐,但是不道歉的行为非常下头。接着他把面具摘了,那个颜值呜呜呜,真是歪歪滴艾斯!当即我丢下集美,和他来了场双向奔赴。嘤嘤嘤,今天也是在逃公主的一天呢!”
文章插图
有这么不好好说话的女儿,武则天也是急招翻译的节奏。博主王左中右曾痛批“网络热词”。“你看到好看的,你想不起来明眸善睐、媚眼如丝,你只会绝绝子;你内心翻涌不想说话,你不会说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你只会无语子……”
《澎湃人物》近期请邓建国(复旦新闻传播系教授)与王左中右对谈,邓建国的观点倾向于包容:“少用yyds是友好建议,不要充当语言警察。”豆瓣小组“文字失语者互助联盟”则相对悲观,还未染上“社交牛逼症”便患上了“语言匮乏症”。
语言嬗变的背后,折射出时代的发展,也反映了当下社会文化生活心理。当“绝绝子”和yyds大行其道的时候,我们似乎忘了10年前的火星文,也不复记得BB机时代的520和886了。那些造出“十动然拒”和“不明觉厉”的互联网语汇百花齐放的日子,回头看也只是刹那芳华。按厚古薄今的传统,总爱说年轻人一代不如一代,事实倒也并非如此。
那么语言究竟是“一代不如一代”,还是“一代又一代之文学”,还要从中文互联网整个谱系说起。
一、绝绝子,很新吗?王力先生的《汉语史稿》说:“在中古时期,名词词尾‘子’逐渐发达,并具有一定的构词能力,例如:交子(古代纸币)、会子等,这些新词都由词根加词缀‘子’来构成。”
虚义的“子”,从子女子孙衍生出下属、卑贱的意义,从而产生了轻视贬低的色彩如骗子、小子、土包子;实义的“子”,则始终保持褒义的感情倾向如夫子、君子。在现代语汇里,“子”作为词缀,主要出现在亲属称谓后,像妹子、婶子、小叔子。
关于“绝绝子”的具体起源,当下已经众说纷纷,留给后世中文语汇研究者的也只会是一个悬案烂摊子。一种说法认为,这是乡村天后吧(Taylor Swift)一个叫“马七匹”的人,说话句尾爱加一个“子”字。还有说法称,是一位网友和人对线,错“了”为“子”的讹误。
但“XX子”真正走入大众视线,还是要算2020年的《青春有你2》。刘雨昕、虞书欣、赵小棠,分别被粉丝昵称为昕昕子、欣欣子、棠棠子。同年稍后的《乘风破浪的姐姐》继续高频使用,如宁静是“静静子”、张含韵是“韵韵子”。
文章插图
日常交际直呼其名会有距离感,而“XX子”早期在综艺里活跃,其实是因为它降低了陌生感,符合语言交际的礼貌性原则。同时,它也符合语言的经济性原则——无需新造词语,只加一个“子”做后缀。
随后“子”又泛化为新兴的形容词词缀,频率最高的便是“绝绝子”。腾讯官方较早地使用了“绝绝子”这一说法,后来人民日报官微也开始使用(2021年4月22日以绝绝子形容千年古盐田)。
推荐阅读
- 盲盒|上海制定反垄断、互联网营销算法、盲盒经营活动等新业态合规指引
- 互联网时代|这5类商品尽量去实体店买,否则坑的还是自己!
- 乱象|微信治理互联网用户账号运营乱象,“南京头条”“高考山东”等遭清理
- 互联网企业|2022,中国互联网何去何从?
- 工具|企业微信新版本发布,腾讯产业互联网效率工具实现一体化
- 戴志康|对话互联网早期拓荒者:20年间,Loser、颠覆、繁荣的演化与未来
- 工信部|互联网的柏林墙即将倒掉,一个新时代的混沌从这周五开始!
- 互联网时代|“新微信”诞生, 马化腾已正式确认, 会改变我们的生活吗
- 巨头|互联网巨头请回答2022:裁员、抠门、开放、下沉、出海、技术
- 互联网|QuestMobile:下沉市场月活用户近7亿,或成互联网掘金主“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