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直播还在风口上,代播公司的前浪已死在沙滩上( 四 )


由此便带来了二者的收入差异。MCN机构由于手握粉丝流量,拥有一定品牌选择主动权,及直播产品议价权。MCN机构在与品牌相互博弈议价过程中,为自己争取价格优势,从而在直播中实现“宠粉”,进一步为自己达人账号增加粉丝粘性,从而拥有更大的选择权与议价能力。
而代播服务机构的主播,并不具备粉丝效益,品牌直播间里的价格跟随品牌活动走,主推产品也都由店铺决定。因此代播服务机构对直播产品并不具备选择权。由于没有议价筹码,对合作品牌议价能力也相对薄弱。
“如果效果好,品牌方就自己播了,从业人员这么多,我们的主播又不是网红,很容易找到替代的。”沈婷介绍到,“也有遇到过直接把我们主播挖走的品牌。”
由此,代播公司陷入尴尬。项目做得好,品牌方会选择自己开设直播部门接手工作,项目做得不好,品牌方往往合作一个月就撤出。“和人员一样,品牌方来来去去也很频繁。”沈婷说到。
代播服务商似乎更像是介于MCN机构达人直播和商家自播之间的一种过渡型形式。价值持久性,取决于行业发展水平和品牌学习能力。
如前所述,启动一家代播机构投入都是硬性的,需要租一个直播场地,也需要花钱雇佣主播,投入往往是上百万元的级别。
直播产业链中的极大固定成本都在代播公司,但由于没有如MCN机构般拥有因达人而产生的壁垒,代播公司丧失主动权与议价权,使其成为整条产业链中营收最困难的环节。
尽管品牌方目前仍有大量需求,但代播公司显然不是一个能快速生财的生意。据了解,在直播行业里,一个代播主播淡季薪资有一两万,大促时能达到三四万。代播机构以一小时300块低价收费,很可能连主播工资都发不起。
“我在看工作,准备溜了。公司主播又走了一批,万一哪天就倒了呢?”沈婷苦笑到。
作者:桃子;编辑:姚赟;公众号:盒饭财经(ID:daxiongfan)
本文由 @盒饭财经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