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数字化律所转型之路:“长”啥样?怎么用?
数字化律所“长”啥样怎么用
采访人员调查律所数字化转型之路
● 不管是用户层面,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数字化”融入发展战略,还是司法层面,互联网法院、云端法院的出现,以及相关政策的出台、技术的发展完善等,都在助推律所数字化转型
● 是通过自主研发相关的技术,还是通过和第三方法律科技公司合作共同推进数字化,是不少律所在探索过程中一直思考的问题
● 许多律所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还有更深层次的考虑:如何实现让老百姓打得起官司、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
调查动机
最近几年来,一批律师事务所积极探索数字化之路,数字化律所、云端律所等成为行业热词。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人们生产生活的同时,因律所对线上协同办公的需求,也一定程度上加速推动了律所的数字化转型发展。
数字化律所“长”什么样?律师如何通过数字化律所办公和服务群众?推进数字化律所有哪些困难需要破解?带着这些问题,《法治日报》采访人员进行了深入调查采访。
□ 本报见习采访人员 张守坤
□ 本报采访人员 陈 磊
“您刚刚在案源广场领取了案件。”伴随着消息提醒,吴律师熟练地点开系统,与客户张先生进行视频沟通,并通过系统自带的检索工具迅速生成一份客户需要的大数据报告,张先生对此表示满意。在明确委托事项后,吴律师从系统合同模板库中找出合适的合同文本,在线编辑并发给张先生查看。在告知风险、收费标准等事项后,吴律师将合同上传,风控部门随即进行合同审查。在确认无利益冲突后,吴律师和张先生在系统中完成电子签约,电子签章等工具在系统中一应俱全。
签约刚完成,实时签约动态便被推送到律所刘主任的手机上。刘主任点击吴律师的头像,吴律师近期办理的案件数量、进展、开庭等情况一目了然。
几天后,张先生通过律所的案件查询系统发现自己的案件迟迟没有动静,于是点击预约功能,通过人脸识别后进入律所网上办公室。此时,吴律师已经将办公室内的电子显示屏打开准备讲解,上面是案件目前为止的所有资料和进展。“叮咚!”门外响起了送餐机器人的声音……
这是《法治日报》采访人员近日采访律所数字化转型之路时,一些律所负责人向采访人员描绘的未来数字化律所的场景。
为何转型
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今年3月,集数字智能、远程共享办公、全员事业合伙人、无边界等概念于一身的北京因特律师事务所成立。当时有媒体报道称,这是我国首家互联网概念律师事务所。
因特律所主管合伙人栾珊告诉采访人员,近20年来,规模化已经成为我国律所快速发展的强大引擎。但律所的规模化发展不可避免地导致律所运营成本居高不下,写字楼高额的租金等成为律所沉重的包袱,并最终分摊至客户身上,一些当事人受自身经济条件限制,无力委托律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为克服这一弊端,降低运营成本,越来越多的律所酝酿开启数字化转型道路。
近期,瀛和律师机构的成员所和合作所中,数字化律所突破百家。瀛和律师机构创始合伙人、总部负责人孙在辰向采访人员道出了瀛和急于发展数字化背后的原因。
“在用户层面,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企业明确将‘数字化’融入发展战略,将来客户数字化将倒逼法律服务数字化;在司法层面,互联网法院、云端法院的出现,开启了全新审判‘云模式’;在技术层面,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创新技术逐渐演变成商业‘基础设施’,商业的底层逻辑已经迭代;在律所层面,数字经济促使律所的扩张最终将通过发展数字化律所,诞生大平台、小团队的律师组织新模式进行;在政策层面,今年‘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在孙在辰看来,对律师行业而言,拥抱数字化势在必行。
推荐阅读
- 程序|安徽博物院支付宝小程序上线 数字化成文物保护传承新路径
- 数字化|华策影视:成立专门元宇宙新业务部门,抢抓数字化时代新发展机遇
- 数字化|天猫整合数字化上新三大业务,未来一年助力品牌孵化500万新品
- 中轴线|云上现中轴,数字化「你好,北京」
- re coupons|亚马逊(AMZN.US)向印度最高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重启未来零售仲裁案件
- 向文波|秦朔牵手腾讯出版《从连接到激活》 揭示产业数字化“连接、度量、激活”三步法则
- 突破口|以战养战,找好数字化转型的突破口
- 东南亚|数字化黄金时代,东南亚女性都是隐藏的阿尔法
- 排污|生态环境部严打篡改、伪造自动监测数据,270 起弄虚作假案件被查
- 联通|数字化赋能跑出联通“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