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规范要求、测试方法与评分规则”( 三 )


5) 验证码
如果移动应用中存在非文本验证码(如拼图类、选图类验证方式)等老年人不易理解的验证方式,则应提供可被不同类型感官(视觉、听觉等)接受的替代表现形式,例如文字或语音形式,以适应老年人的使用需求。
5.「APP适老化规范」的规范要求等级若企业参与测评,规范中所列条目需要逐一评分,会有报告输出,得分60以上为合格通过。因此规范条目等级均平等,无渐进式要求。
四、如何制定测试方式测试方式顾名思义就是指通过人工或者工具的手段来测试某个系统软件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检测它是否满足特定的要求,最终实现将高质量的软件交付给客户的目的。
一般来说,测试方式有两种,人工测试与工具测试。人工测试相对耗时长,且主观性也会比较强;工具测试非黑即白,耗时短且客观。在设计规范中,人工检测和工具检测交叉使用。
在「APP适老化规范」中,规范建议企业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自动化检测工具、人工检测等手段展开评测。
五、如何制定评分规则光检测还不行,还需要制定评分规则。这个评分规则在我自己主导建立规范的时候,把脑袋都想破了。这其中的难点在于,怎么样的评分规则是大家都可以接受的,可接受就说明评分规则相对合理,这事情就玩得转。比如,满分100分,为什么是60分合格,而不是70分,是怎么得出来的。
不同行业的规范有不同评分机制,设计规范这边有两类评分规则比较常用:
第一类是给规范要求进行划分等级,例如一级要求必须全满足,二级可以选择性满足。 第二类是给每一条规范要求打分,最终获得一个总分,该分数与评分规则制定的分数对比,再看结果。这里对每条的打分规则又各有不同。
阿里云《一致性自查表》的评分规则就采用的是第二类上的衍生规则,对单条计分后,再进行各维度加权计分。
六、文档目录结构一份规范文档的目录结构大致包括:

  • 背景
  • 范围
  • 规范性引用文件
  • 术语和定义
  • 正文
  • 附录
  • 参考文献
七、总结这是以上我的一些小心得和大家分享。想说规范的制定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文档显得专业就可以的,还需要考虑规范可被执行的实际情况,这就是规范需要业内相关专家多轮评审的原因。
若是自己主导规范制定,那么在大家的反馈和自我的修订中,不仅可以帮助自己提升专业能力,也会让规范更经得起时间推敲。
#专栏作家#知果,公众号:知果日记,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浙江工商大学品牌设计专业硕士,《B端思维-产品经理的自我修炼》作者。在产品设计流程、产品设计原则、产品设计方法、产品设计规范方面均有丰富经验。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Pexels,基于CC0协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