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谁在“造富”临期折扣店?( 二 )
在业内人士看来,“现阶段是临期折扣行业发展的起步期,门槛低、毛利高,粗略统计全国共有150个临期折扣品牌,合计约2000家门店。加上资本的推波助澜,推动越来越多的玩家进入赛道,共同促成了临期折扣超市百花齐放的场面。”
临期折扣兴起的背后临期折扣超市,是一个典型的“新物种”。
【 食品|谁在“造富”临期折扣店?】一方面,食品工厂产能过剩的问题,是临期折扣超市能够生长的一大原因。据新眸不完全统计,中国约有十万家食品工厂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新销售途径的出现提供了可能性。
对于食品工厂而言,临期折扣超市的存在,既能够降本提效,又能够减少库存;而对临期折扣超市而言,从食品工厂进货不仅价格低、走量大,而且能够扩展商品品类,获得稳定货源。这看起来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另一方面,国内消费者观念开始呈现降级趋势。这里解释下什么是消费降级,简单可以概括为“低价、去品牌化、物美价廉”,不是以牺牲质量为代价,而是以最低的价格买到最好的东西。
在新消费时代语境下,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较大的转变,消费者们越来越关注消费的必要性、健康性和可持续性,性价比成为了首要消费准则。因此,在保证商品品质的前提下,消费者选择低价好物无可厚非。
然而,想要长期且稳定满足消费者“低价好物”的需求,也并非易事,因为处于下游的临期折扣超市并不能掌握选择商品的主动权,市场上剩下什么,货架上就摆上什么。这样一来,大批量、寻求多渠道进货方式便成为折扣超市的一大特色。
“南方临期看上海,北方临期看天津。”以天津为例,作为临期食品的发源地之一,天津有数十个日销20万元的临期食品大仓库,也有上百家日销5万元临期食品折扣店,全国的临期食品折扣店的货源,大都是从天津几经转手的商品。
除了从各大临期食品仓库进货以外,临期超市还会寻找其他货源,比如大型商超下架的产品、各大电商平台的自营仓、电商平台的退换货、海外进口货源等。随着临期食品折扣店热度陡增,行业也衍生了类似超级供货仓小程序。
就目前来说,尽管碎片化寻找货源的问题,难以在短期内得以完美解决,临期折扣商品的管理和销售,也难以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但是,消费者对低价商品的需求和临期商品的高利润,仍在不断吸引中下游玩家涌入。
这是一门长久生意吗?通过上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临期折扣超市有着不少价值点。
在供方,临期折扣超市的出现能够帮助大型商超、仓库消耗库存,缓解产能过剩;在需方,临期商品以更低的价格享受到同样的产品,由于消费端大部分即买即用、即买即食,因此是否临期对他们来说,并无大碍。
以正处于扩张期的小象生活为例,人流量大、租金便宜、物流成本低、商品来源广泛,红利吃不停。一边是江浙沪地区大量产能过剩的工厂和相对较低的物流成本,另一边是二线城市及以下县城消费者的购买力和购买热情,小象生活生意越做越火爆,也有迹可循。
根据市场预估,一家临期折扣超市可以覆盖5000户,约1.5万人,除去选址较差的和市场饱和的地区,南京600多万人的城区理论上可以开100家门店。而且,就全国商品库存和人口密度来看,临期折扣超市至少可以达到3万家的体量,现在只有约2000家,下沉市场仍是一片蓝海。
需要警惕的是,临期折扣超市也存在着争议(原因在于消费者对临期商品的需求,是否为可持续的)。
显而易见,临期食品所面向的消费者,大都为消费水平中等偏低,此类型的消费者对临期食品的需求也非固定,来得快、去得快,仅凭一时兴起的冲动消费,没有周期性的偏好或者需求。这其中,商家利用了打折促销等噱头来制造紧迫感和焦虑感,也起到一定作用。
推荐阅读
- 阿里巴巴|马云“接班人”是啥来头第一天上任,阿里巴巴损失517亿!
- 电商|俞敏洪或要“转型”?在电商平台做起直播带货,是有何打算?
- 亚马逊|告别“好评返现”,商家侧的“晒单有礼”还有意义吗
- 上门|快递上门的“蜀道难”
- 低俗词汇|B站发布“低俗词汇谐音梗”治理公告,多次违规将被封号
- 工地|“小马云”已不火,如今“工地马云”火了,网友:确定不是本人?
- 景气度|2022,七“贱”下天山
- 劳动者|这些工作将实行“职称制”!官方发通知,新的“香饽饽”行业来了
- 网易养不起“考拉”,阿里拼多多急剁手,网友丁磊全职养猪
- 阿里巴巴|曾是阿里高管,遭马云“忽视”创办410亿公司,却进腾讯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