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研广|花呗“上征信”,5亿用户慌了?( 二 )
王蓬博还告诉深燃,关于适度消费,在还贷能力基础上借款等问题的宣传力度还应该加强。花呗接入征信,未来还会有更多消费信贷产品接入征信,“应该让每一个人都有认知,个人征信相当于你的身份名片。”
毕研广认为,长期看来,花呗接入征信是有利的,除了规范借贷行为,也有利于我国的金融征信基础建设。
狂奔的花呗,从“放”到“收”潇潇翻了翻花呗记录,才发现自己早在2016年4月就开通了,她第一笔花呗支出,是交了20元的电话费。彼时还是大学生的她,开通花呗之后基本用来买衣服和化妆品。
“那时候大家都在开花呗,网购又刚刚兴起,自然而然就开了。”潇潇回忆,当时花呗确实是个走俏的东西,“大家都说是支付宝官方的,也比较信任。”
花呗上线于2015年4月,半个月后,天猫和淘宝就有超过150万商户开通花呗服务。紧接着,来势汹汹的花呗迅速接入当当网、唯品会、亚马逊、聚美优品等电商平台,同年双十一之前,蚂蚁金服联合天猫投入5000万元,以红包的形式鼓励用户使用花呗,甚至还在11月3日那天给部分女性用户提高花呗额度,人均提升5000元。
简单粗暴的砸钱风格,很互联网,也很有用。数据显示,2015年双十一全天,花呗共计支付6048万笔,占支付宝整体交易的8.5%。
2016年,花呗走进线下,第一站是北京西单大悦城,当时有超过200家商户接入花呗。随后,酒店、独立商户、共享单车、网约车等等日常消费场景也都被花呗打通。
砸红包、提高额度、开拓场景,花呗的打法一直在“放”。
潇潇记得,2019年有一段时间,花呗“疯了似的”撒钱,她和朋友经常抽到七八块的红包,几块钱就能搞定午饭。“当时有些人就因为这个开通了花呗,或者把花呗设为第一付款方式。朋友圈里每天都有人转发扫码领红包的图片,大家用得特别乐呵。”
近两年,监管环境趋严,加上自身也需要“正名”,花呗“放”够了,不得不有所“收敛”。
2019年花呗部分用户接入征信是一方面,还有,去年年末,花呗调整了部分年轻用户的额度。有用户反映,自己的额度被降至2000元或3000元以下。蚂蚁集团对此回应:为了倡导理智消费。今年1月,花呗又以同样的理由,允许用户更自主地调整额度、设置消费提醒、订阅消费周报等等。
一个超前消费产品要倡导理智消费,就像烟盒上印着“吸烟有害健康”。事实上,一些用户也逐渐觉醒,开始逃离花呗。
春春用了花呗5年,2020年她终于下定决心关闭。“还款日太痛苦了。”她告诉深燃,自己在花呗里用钱是不经大脑的,直到下个月才幡然醒悟。她用“紧箍咒”形容花呗带给她的影响,关闭花呗之后,她觉得“不欠人钱的感觉太好了。”
花呗到底上不上征信,如今终于有了确定的答案。监管趋严,用户的考量也会更多。
95后三三是花呗的活跃用户,她每个月用花呗覆盖自己的所有支出,以便于还款的时候准确地知道自己花了多少钱。听说花呗要上征信了,她对深燃表示,以前她觉得花呗是个很随意、很机动的超前消费方式,但上了征信颇有一种被盯住的感觉。95后小夏则看得很开,“只要我按时还款就没事。”
“都是上征信,我为什么不用信用卡?”三三说,还完余下的8个月手机分期,她就关闭花呗。
上了征信的花呗,越来越像信用卡?和三三有同样想法的网友不在少数。然而,监管层面一视同仁,并不代表花呗正在“信用卡化”。花呗始终具有消费金融公司放贷、全场景应用的互联网产品属性,“招安”并不是“转正”。
首先,花呗和信用卡放贷的主体不一样。信用卡是由银行这种正规的金融机构办理,花呗则是由消费金融公司放贷,一个是银行借你钱,一个是公司借你钱。
推荐阅读
- 甜玉米|北上广一站购齐,大乡村年货升级:拼多多30亿红包聚焦全国全球尖货好物
- 广告|社交电商如何升级广告电商,打造一个消费省钱、免费消费、赚钱消费的一个平台。
- 异形红包|微信上线新年隐藏款异形红包封面,可通过朋友圈广告领取
- 海珠|广州海珠:快递、网吧等重点行业从业者免费测核酸
- 马寅|新媒体一站式服务商,广东大狼狗郑建鹏&言真夫妇专业团体
- 广告词|致敬拼多多?淘特频繁抄袭拼多多,是否意味着阿里的创新到头了?
- 网吧|广州海珠:快递、网吧等重点行业从业者免费测核酸
- 产品|百年广告营销大观
- 动效|卡间联动:品牌广告品效双赢的一次成功探索
- 广电总局|广电总局:去年10月以来清理违规账号38.39万个,违规短视频节目102.4万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