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记者观察:开放、求变、未来,探寻迈向数字文明新时代的“乌镇密码”( 三 )
【 浙江|记者观察:开放、求变、未来,探寻迈向数字文明新时代的“乌镇密码”】据统计显示,自从2014年乌镇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举办地以来,已经有超过1万项互联网前沿领域技术成果在“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上展示。从2014年到2021年上半年,乌镇所在的桐乡市数字经济相关企业数量由355家增加到了2443家,数字经济相关产业集群在乌镇和桐乡快速壮大,成为中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
立足乌镇,放眼浙江,今年2月,浙江在全国率先启动数字化改革,并把它作为现代化先行和共同富裕的“船”和“桥”。半年多来,浙江党政机关整体智治、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法治五大系统建设稳步推进,具有浙江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应用成果、理论成果、制度成果不断涌现。
“万物互联”的数字时代,不创新求变就会落后于时代,不追求变革就会惨遭淘汰。

文章插图
“2021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发布”活动。(图片来源:世界互联网大会官网)
未来:在抢抓机遇中拥抱数字未来
世界互联网大会为什么会永久落户浙江乌镇,而不是国内其他省市?
有网友分析,大数据时代是互联网科技革命的产物,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地球村”的概念正从模糊变得日渐清晰。而选择乌镇作为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举办地,既有时尚的元素,也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因为“不管你是哪种身份、来自何方,都可以在乌镇找到合适的地方”。还有网友认为,这是锐意进取、敢为人先的乌镇人努力争取来的。
不管原因为何,不可否认的是,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落户乌镇,大大推进了浙江“互联网+”的进程,信息经济已经成为浙江省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2021年上半年,浙江全省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接近4000亿元,同比增长了17.6%,占GDP的比重达到11.5%。到8月底,浙江已启动实施36个产业集群新智造和33家“未来工厂”试点,上半年浙江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2.7%、24.2%,一大批互联网企业、项目、人才纷纷在浙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进入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浙江又肩负起“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新使命。浙江有个目标,到2025年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3万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5万元。到2025年,地区人均生产总值最高最低倍差缩小到2.1以内,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1.9以内。现在浙江是全国唯一城乡居民收入倍差在2之内的省份。家庭年可支配收入10万到50万元的群体比例力争达到80%,20万到60万的群体比例力争达到45%。
由此可见,在数字文明的图景中,创新和改革无疑是最亮丽的底色。在大会举办期间,参会人员也在“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精品案例发布”、“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发布”、“互联网之光”博览会、“直通乌镇”全球互联网大赛等各类展览发布活动中,目睹了全球数字技术的前沿动态和丰硕成果,见证了14项代表性科技成果的发布,也感受到了中国数字发展的强大活力。其中,在参展的340多家中外企业和机构中,浙江本省的企业占了大多数。
而一个地区创新和改革的背后,最重要的是人才支撑。人才集聚,才能催生澎湃动能。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浙江省11个设区市全部实现了人才的净流入。近10年来,浙江人口年均增速为1.72%,远高于上海、江苏和安徽。浙江民营企业占了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的96席,连续22年都位居全国各省的首位。

推荐阅读
- 考试|行业观察丨在线学习、远程考试成新趋势,信息安全需重视
- 浙江大学|IEEE正式推行首个隐私保护机器学习国际标准 蚂蚁集团参与制定
- 买耳温枪|买耳温枪有怀疑,客服拉黑买家和记者
- 注册商标|商家用“舟山带鱼”近似商标开网店被浙江舟山行业协会起诉
- 下架|李佳琦被浙江省消保委点名!
- 卓越|Kindle退出中国市场?亚马逊回应后,记者探访线下门店……
- 援疆|浙江援疆:电商赋能打造“十网百店”拓展线上市场
- 承诺书|设计套话话术、编造不实投诉信息……记者揭秘“代理退保”背后套路
- 整改|李佳琦等带货主播向浙江省消保委提交整改报告
- /观察/黑油网上流,监管严里走
